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記者王。
本報報道長興縣人民醫院派駐7名醫生、3名護士,一名醫生24小時駐點值班。設有內科、外科、急診醫學科,設置了x光室、b超室、檢查室、心電圖、治療室、急診室、觀察室、心理咨詢室、藥房等各種功能區,在縣人民醫院開設了24小時綠色通道,優先診療。被拘留者的醫療和健康權益得到專業保障...近日,在長興縣舉辦的全國公安監管部門艾滋病防治培訓班暨醫療衛生專業建設現場會上,監管安全和醫療衛生專業化的“長興模式”吸引了代表們的關注。
“長興模式”醫療衛生監管不僅是我市、省公安對醫療衛生監管的重要嘗試,也是深化公安部關于監獄醫療衛生工作全面均衡發展、保障監獄安全、維護在押人員合法權益、彰顯監獄人權司法保障的實踐。早在2007年初,省公安廳督察處就提出“監獄安全,醫務處半”。對此,長興縣公安局率先行動,通過一系列探索逐步完善,為全國公安監管部門推進監獄醫療衛生專業化建設提供了可看、可學、可復制的生動經驗。
2010年以前,長興看守所只有一名民警醫生,醫療資源匱乏,設備簡陋,診療能力差。如果病情嚴重,看守所除了安全外,還要與醫院溝通治療。2010年至2013年,長興看守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原有警用醫生的基礎上,招聘社會醫生。但醫生就業后,沒有得到專業培訓或繼續教育,專業能力無法提高。今年年初,長興縣公安局制定了《在押人員醫療保障專業化建設方案》。經局黨委專題研究,縣委、縣政府領導親自部署,多次召集財政、衛生、人民醫院等部門研究落實具體工作,以文件制度形式將監獄醫療工作納入縣衛生部門統一保障實施。隨后,衛生部門、醫院、公安局通力合作,建立了長興縣人民醫院看守所門診醫療工作運行機制,明確了醫務人員派駐、設施建設、經費保障、運行模式等具體工作規范,逐步形成了公安監管負責安全監管、衛生計生部門負責醫療的專業化運行機制。
“今年5月才建成的看守所長興縣人民醫院門診部,為急重癥患者開通綠色通道,設立治安專監病房,為在押人員提供專業醫療保障。發現艾滋病患者1人,肺結核患者4人,救治搶救急重癥患者10人,其中危重患者3人,均得到及時有效救治,避免了因救治不及時造成的獄內傷亡。”長興縣看守所負責人告訴記者?!伴L興模式”明確了醫院(住院門診)負責在押人員體檢和患者診療,監獄負責診療期間在押患者安全的職責分工,制定了嚴格規范的監獄醫療管理規定,落實了住院門診24小時值班醫生、日常出診、急危重癥救治、傳染病防控、監區消毒、病歷、食品衛生監督等一系列監獄醫療衛生工作內容要求。
近年來,浙江各級公安機關和監管部門致力于探索適合不同規模監獄的醫療衛生工作模式,將監獄醫療衛生工作作為維護安全穩定的關鍵環節,逐步形成協作、派駐、協作、醫院四種模式并存的格局,基本實現醫療保障達標、醫療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且重大疾病得到及時救治,基本覆蓋全省所有監管場所,大力推進監獄醫療衛生工作專業化建設。 目前,全省11個城市均在市看守所建設了艾滋病患者集中羈押專用監區。全省被監管人員年死亡率控制在個位數,因病死亡率在0.6%左右。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每年有100多萬人次的院內就醫、1萬多人次的院外就醫和1000多人次的住院治療,約有5000名被監管人員組織體檢。根據法律,500多名因病不適合拘留的人被要求改變強制措施。截至2012年底,全省所有監獄均與當地社會醫院簽訂了醫院合作協議,開辟了就醫“綠色通道”,建設了監管專用病房,與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共同制定重大疫情防控和危重患者救治預案,并定期舉行演練。
【責任編輯: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