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長期嚼檳榔 口腔黏膜變"橡皮"
檳榔是一種很特別的食品,這種類似橄欖的果子,不僅在臺灣盛行,如今在湖南、福建、海南等地也較為普遍,不少男性整天以嚼檳榔為樂,跟抽煙一樣上癮。
為何他們愛嚼檳榔呢?這源于檳榔的特殊滋味。有人說像喝酒,有人說像吃芥末,很興奮、很舒暢的感覺。
司機小劉特愛檳榔,他說,檳榔一入口會感覺苦澀,但嚼著嚼著味道就變化了,似美酒似甘露,跟著人就high起來了,心跳加速、面頰潮紅發熱、咽喉發緊。就是這種快感,讓小劉對檳榔愛不釋手,一天能嚼上三四包,結果幾年下來,他發現自己的腮幫子越來越大,甚至連張口都變得困難了。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副主任侯勁松說,小劉來就診的時候,檢查發現其口腔黏膜失去了應有的彈性(這是其嘴巴張不開的主要原因),跟橡皮一樣硬,出現了纖維化的跡象,這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
檳榔素有毒性 可致黏膜病變
據報道,全球每年新發30萬-40萬例口腔癌癥(口腔癌或口咽癌)患者,其中22.8萬例發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占到58%,而這些地區居民大都有咀嚼檳榔或檳榔子的習俗。可見,嚼檳榔與口腔癌有密切的關系。
這個小小果實為何會致癌呢?原來,在檳榔中含大量檳榔素、生物堿,其具有細胞毒性,口腔黏膜和檳榔中所含生物堿等發生反應,會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在臨床表現為張口困難、麻木感、發生潰瘍等。侯主任指出,除檳榔外,煙酒等刺激也與口腔癌密不可分,同時嚼檳榔、吸煙及飲酒者,患口腔癌危險大增。
據統計,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一年收治1000多例腫瘤患者,其中有60%左右是口腔癌。"這幾年來,口腔癌還有增多的趨勢,尤其是30-40歲的年輕人。"侯主任稱,"這種現象可能與不良生活習慣更為普遍有關,比如煙酒刺激,特別是酒精可導致血管擴張,有害物質更易被口腔吸收,或者經常熬夜(免疫力下降),導致口腔癌更易發生。"
口腔潰瘍兩周不愈 宜篩查口腔癌
口腔癌不被人熟悉,更不被人重視,不少人舌頭上、牙齦上、口腔黏膜上有潰瘍(爛了一小塊)或者長菜花,大多數人以為是上火,喝點涼茶清熱解毒,結果幾個月下來都不好,越長越大,越來越痛,到口腔醫院時,往往被確診為口腔癌的中晚期(潰瘍直徑大于2厘米)。
侯主任說,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常見了,說明市民對口腔癌不是很了解。其實,普通的口腔潰瘍和口腔癌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第一,從手感上看,普通潰瘍發生在舌頭的表淺,摸上去較為柔軟,但口腔癌則比正常組織硬;第二,從病程上看,普通潰瘍7-10天會自愈,一般會遵從"疼痛→疼痛減輕→潰瘍愈合"的過程,而口腔癌即便服用消炎藥也不能緩解其疼痛,常常超過兩周都不愈合。
通常,如果出現以上這種特殊的口腔潰瘍,醫生就會高度懷疑口腔癌。侯主任說,一般來說,只要切一小塊組織,在顯微鏡下做病理檢查,這是確診口腔癌的最可靠的辦法。潰瘍直徑小于2厘米的早期口腔癌,只需局部切除,不用做放化療,而如果拖到中晚期才來就診的話,不僅要切除舌頭,還要做頸部淋巴結清掃,不僅對面部外形影響大,更為嚴重的是,其5年生存率僅為60%。所以,口腔潰瘍兩周不愈,應引起足夠重視,及早到口腔醫院或口腔科就診。
文章由福冠堂新特藥在線(m.baseldya.com)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