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提到機構評估,讀者會想到政府、非政府機構、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外國組織/公司進行的各種評估,它們性質相似,但也有所不同。你做什么樣的評價?誰是目標?評價的價值是什么?是指導醫學科研機構科研競爭力評價發展方向的重要標準。
你先做什么樣的評價?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可能需要回答評價的對象是誰?;但是,要回答誰是目標就必須涉及到第三個問題,那就是做這項工作的價值是什么?所以我們會倒著討論。
一、價值評估。評估本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評價不能產生價值,必然導致評價質量的下降和評價工作的不可持續性。
評價價值可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影響力,主要針對公眾,公益組織可以以此為主要價值點進行評價。但需要機構自身提供足夠的人員、財力和物力來維持這項工作,并提供嚴格科學的人員評價和激勵機制,以保證評價工作的高質量和高效率。第二,經濟價值。說到經濟價值,就引出從哪里獲取經濟價值進行評估。所謂能夠獲得經濟價值的對象,將是評價的目標對象,也就是本次討論的第二個問題。目前從醫學科研機構科研競爭力評價中能夠獲得經濟價值的潛在對象,也可以稱之為對其感興趣的人,不外乎小同行,即醫學行業的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的管理者。
第二,評價對象。
在第一部分的討論中,得出結論:醫學研究機構的評價對象將是醫療行業的研究者、機構管理者和公眾。然而,公眾對醫學研究的興趣似乎遠不如對醫學水平的興趣(盡管兩者關系密切)。因此,“醫學研究機構科研競爭力評價”的主要面向對象將是參與機構的小型同行研究者和管理者。
在此基礎上,我們討論應該做出什么樣的評價來滿足小同行中研究者和管理者的需求。
三.評估內容
在確定主要面向對象的基礎上,我們將全面討論醫學研究機構科研競爭力的評價何去何從。
1.評價應該更“醫學”。
因為目標受眾是小型同行研究人員和參與機構的管理人員,幾乎都是專業的醫學科學家。所以評價要很“醫學”,即評價內容要符合醫學研究領域和機構性質的區分。
2.評價要“國際化”。
由于我國醫學科技研發國際化水平較高,國內外機構和學科的比較評價是面向對象廣泛關注的評價內容。
3.評價應該是“既胖又瘦”。
任何評價都可以比喻為“盲人摸象”,不可能完全全面。因此,大多數評價盡可能全面,從不同維度選擇許多指標。然而,過多的評價維度和指標會掩蓋差異。因此,在了解了綜合指標之后,就要了解其子維度、子指標的評價信息,只有這樣,評價結果才能更有說服力。
筆者圍繞“我國醫學科研機構科研競爭力評價需求”進行了深入調查。通過設置9個評價需求,對79名醫學科研人員和管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機構分學科(醫學二級或三級學科)、整體評價和國際分學科的評價最受關注。這可以部分支持上述討論。
供參考,安嘉璐,賈曉峰*,田零。《中國醫學研究機構科研競爭力評價的需求分析》,《中國醫學導報》,11 (28): 116-119,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