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一年召開的160場學術會議獲得藥企8.2億元贊助——國家審計署6月公布的中華醫學會審計報告,一度引發社會關注。但三個多月過去了,中華醫學會一直沒有整改信息。(新華網10月12日電)
中華醫學會作為依法注冊成立的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的法人團體,旨在為會員和醫學科技工作者服務,為人民健康服務。那么,在資金的獲取和使用上,公益和非營利應該以更加公開透明的方式體現出來。然而,中華醫學會的做法與其要求相去甚遠。不僅審計報告結果在審計署公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而且三個多月沒有發布整改信息。而且,記者的咨詢和采訪都是“踢皮球”處理的。
8.2億元的贊助費不是一個小數目。既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就應該給它一個解釋和一個說法。即使有問題,也要立即整改,給輿論和廣大市民一個解釋,可以說是“有錯可糾,有善舉可處理”。三個多月過去了,無論是給錢還是收錢,以及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都集體失聲。這如何消除輿論和廣大市民對“聚財”和“灰色商業體驗”的疑慮?
作為非營利社區組織,在現行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接受公司贊助。然而,如果人們長期不回應輿論和人們的關切,人們不得不懷疑什么是可恥的“貓”。如果中華醫學會微生物與免疫學分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術會議的交流信息是基本的贊助回報”,人們不禁會問這是企業自愿向中華醫學會提供的學術會議的贊助費,還是中華醫學會通過提供參會代表單位和個人的信息,以學術會議的名義向企業收取的信息費。對于非營利組織來說,贊助費和信息費的性質有很大的不同,這不僅是費用去向的問題,也是費用是否合法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澄清,就是政府官員(包括已經退休或已經退休的)是否適合在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中擔任職務,甚至兼職?從中華醫學會官網可以看到,其正、副主任中,不僅有國家衛生部原高級官員,還有軍隊現役的主要將領。這是否也是社會對行政行業主管部門監管不力的原因之一?試想一下,在我們國家這樣一個重視人情的社會環境下,你是如何讓負責行業的員工面對曾經的同事和領導,你又是如何監督管理他們的?
因此,為了我國各類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和依法提供服務,國家也應該像近期清理企業黨政領導干部兼職一樣,對行業協會在職、退休、退職人員進行全面清理,使行業主管部門能夠依法對行業協會進行有效監督管理。(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