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藥物控制是治療癲癇最基本的方法,然而有20%~30%的患者經藥物治療后仍然難以控制癥狀,稱為藥物難治性癲癇。這部分病人該怎么辦?日前,有20年癲癇史的梁某,在解放軍第458醫院神經外科成功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效果立竿見影,當天癲癇就未見發作。為梁某實施手術的該院神經外科主任唐運林教授介紹,迷走神經刺激術是目前最新的治療癲癇的手段,是近年來專家比較推薦的一種微創、效果明顯的治療方式。
約20%的患者藥物控制無效
患者梁某癲癇發作長達20年,長期服用大量藥物都不能控制,癲癇每天發作2~3次,不僅自己遭罪,家人也苦不堪言。日前他輾轉來到解放軍第458醫院,在該院神經外科采用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后,當天癲癇就未見發作。
癲癇是常見的慢性腦部疾病,是僅次于腦血管病的第二大成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我國癲癇患者近千萬人,其中600多萬每年都會發作,而且每年有40萬新發病例。唐運林介紹,藥物控制是治療癲癇的最基本方法,然而有20%~30%的患者經藥物治療后仍然難以控制癥狀,稱為藥物難治性癲癇。這種病人大多有智力或者行為異常,即智力低下、行為怪異,經常是脾氣暴躁、易怒,嚴重影響自己和家人的工作和生活。
“從專業上講,這類病人一般都是腦電圖上放電很廣泛,癥狀是發作類型多樣,核磁上可能沒有發現病灶,也有可能會有很多的廣泛的看似輕微的病變,比如缺氧性脫髓鞘改變或者多發的結節性硬化改變等,多數不適合進行開顱切除癲癇灶,因為找不出比較局限的癲癇灶或者癲癇灶出現在功能區,甚至一些病人是彌漫性癲癇灶,對于這些患者,醫生們也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唐運林介紹,迷走神經刺激術無需對癲癇灶進行精確定位,通過刺激迷走神經可使頑固性癲癇的發作次數減少,對部分病人甚至可以完全控制,為不能進行切除手術或切除術后復發的頑固性癲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
新方法不用開顱?創傷小
唐運林介紹,迷走神經刺激術屬于神經調控治療技術,通過將一個小型的脈沖發生器植入患者左鎖骨下的胸大肌淺層,發送脈沖刺激頸部的迷走神經,電流沿迷走神經傳人腦干、大腦,調節整個失常的大腦功能。該方法不用開顱,創傷很小。根據文獻報道和神經外科醫生的臨床經驗,大概10%的癲癇發作可以完全得到控制,20%的患者能減少癲癇發作90%以上,75%減少癲癇發作50%左右。只有不足8%的患者癲癇發作沒有改變。除了減少癲癇發作外,它還能改善腦功能,進而改善患者的智力、反應速度、行為等。但他也提醒,存在進行性神經系統疾患、精神疾病、心律不齊、消化性潰瘍或全身狀況不佳者不適宜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