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官網透露,10月19日,全省報告新增登革熱病例583例。截至10月20日零時,今年全省共有20個地級市累計報告登革熱病例38076例。其中清遠發現登革熱病例183例,在粵東西北城市中,登革熱病例總數由原先第三,移位到與陽江共同排名第一。所幸的是,清遠暫未發現登革熱死亡病例。
值得留意的是,最近3日,清遠登革熱新增病例都10例以下,遠低于此前的數十例,清遠登革熱防控成效初顯。不過,清遠市各級疾控中心對全市監測點進行的監測報告顯示,清遠市登革熱傳播風險仍比較高,要落實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彈。
近3日每日新增不到10例,增速勢頭獲控
記者了解到,19日新增的登革熱病例主要發生在清城區,當天有6人被感染,此外,英德市、清新區和連州市分別發現1例登革熱病例。數據顯示,目前清城區成為了清遠登革熱病例主要集中區域,共發現125例,英德市發現22例,超過了清新區的15例。記者發現,全市僅連山幸沒波及,此前沒有波及的連州,如今也共發現了8個病例。目前,全市僅有連南瑤族自治縣發現病例最少,僅有2例。
記者統計發現,17日至19日,清遠每日新增登革熱病例分別為9例、5例、9例。而就在此前幾天,16日新增登革熱病例34例,14日新增登革熱病例22例。
有專家表示,由于天氣轉涼加防控到位等多種因素,清遠登革熱增速上升勢頭得到控制,病例增幅有所下降。
監測報告顯示傳播風險仍較高
就在上周,清遠各級疾控中心對13個監測點進行了白紋伊蚊成蚊誘蚊誘卵指數監測,此外還對55個監測點進行了白紋伊蚊幼蟲布雷圖指數監測。
監測報告指出,清遠登革熱傳播風險仍較高。通過近段時間各地開展疫點處理時,發現清城區有些地方衛生環境較差,積水較多,蚊蟲孳生較為嚴重,其中清城區石角鎮美林湖工地、丁格爾生活區和老生活區,石角鎮靈洲鳳凰村,石角小河電渡廠周邊,石角鎮七星新立一村、新立二村,清城區洲心街辦瀝頭村、鳳凰村等地最為典型。
據了解,布雷圖指數和誘蚊誘卵指數是反映蚊媒密度的指標,蚊媒密度是反映登革熱疫情傳播風險大小的重要指標(布雷圖指數或誘蚊誘卵指數低于5為安全水平)。
記者在監測報告中看到,全市55個監測點中23個監測點布雷圖指數高于5,沒有達到疫情防控要求。清新區浸潭居委會、佛岡縣石角三八沙羅坪、陽山縣青蓮鎮峽頭村、陽山縣嶺背鎮黃屋村等4個監測點布雷圖指數大于20,為高度風險等級。
白紋伊蚊成蚊監測結果顯示,13個監測點中,只有清城區洲心街辦靜福廣場、清新區人民醫院、清新區花園酒店達到防控要求,其中10個監測點的誘蚊誘卵指數高于5。
專家:關鍵在于防蚊滅蚊
清遠市人民醫院是清遠市登革熱唯一定點收治醫院。20日,該院感染科醫生孫洪斌告訴記者,之前該院一天收治的登革熱疑似病例最多有十多例,最近這段時間送往救治的病例有所減少,“有些是疑似病例,經診斷后發現不是登革熱病例。”
有市民擔心,登革熱患者是否會傳染給其他市民?對此,孫洪斌醫生解釋說,登革熱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患者不會通過肢體接觸、呼吸道直接傳給健康人,“只有白紋伊蚊叮咬了登革熱病例,攜帶生存的病毒再去叮咬健康人,才會導致傳染。”
為了控制登革熱疫情擴散蔓延,近日,清遠市在省政府的部署下,在全市統一開展了一次以防蚊滅蚊為重點的愛國衛生行動。本次滅蚊,各鎮街、各村都全面行動,充分發動群眾翻盆倒罐,填平洼地,疏通溝渠,清除各類積水和衛生死角,同時,請來了專業消殺隊伍殺滅成蚊。
孫洪斌醫生認為,防控登革熱關鍵在于防蚊滅蚊,“有積水就有蚊蟲,無積水就無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