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最近,在法國舉行的202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發表了一項長期健康隨訪調查的新分析。結果表明,經常攝入含有工業添加劑和保鮮防腐劑的“超加工食品”,無需過度烹飪即可食用,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常見的“超級加工食品”包括大批量生產的面包甜點、即食食品、早餐麥片、雞排和魚排等深加工肉制品、方便面、果脯和含糖飲料等。
新的分析基于2001年至2012年在希臘進行的健康跟蹤調查。2020年志愿者陸續參與調查。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5歲,男女比例相等。他們在入學初期沒有患心血管疾病。在入組后的10年間,研究者定期詢問志愿者過去7天飲食的頻率和量,并隨訪記錄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情況,如心臟病發作、中風、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結果顯示,10年內,上述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周消費15份“超級加工食品”,共發生心血管事件317起。隨著“超加工食品”攝入量的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逐漸增加。在每人每周食用7.5份、13份和18份“超級加工食品”的組中,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8.1%、12.2%和16.6%。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希臘雅典哈羅科皮奧大學營養學博士馬丁·庫瓦里說,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超級加工食品”的攝入與各種慢性病之間存在關聯,因此需要公共衛生建議和相關營養政策來進一步促進營養食品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