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10月28日,《北京市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系列成果發布。重大疾病的科學研究和管理現狀;特別會議在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作為專項行動計劃的牽頭組織單位,北京市科委會同市衛計委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開展民生領域政府措施落實情況專項督查的通知》精神, 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和上半年全市經濟形勢分析會會議精神,強化專項落實并形成一系列成果,并于當日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
【/h/】2014年,北京市政府印發實施《北京市技術創新行動計劃》,積極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為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服務民生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撐,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 ldquo重大疾病的科學研究和管理現狀;專項是《行動計劃》確定的12個重大專項之一,由市政府實施& ldquo健康中國& rdquo& ldquo健康北京;科技支撐的重要舉措。特別部署了兩項關鍵任務,即:& ldquo十大疾病的科技研究與管理現狀:& ldquo生命科學前沿技術與首都特色學科創新研究:計劃到2017年,形成不少于10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形成首都30個領先學科,建立100個醫療標準。
專項實施以來,北京市科委支持和推動了200多個項目(課題),重點研發了一批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新技術、新產品,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帶動了北京乃至全國醫學科技的發展, 并為醫療體制改革順利實施和公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提供科技支撐,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二是建立了由12名領軍專家、100多名核心專家和143家各級醫療機構組成的北京市醫療科技創新體系。 三是制定診療技術規范和標準60項,其中36項升級為國家行業標準,篩選推廣科技成果170項,推廣到3400家(分)醫療機構,其中基層醫療機構占推廣機構數量的50%以上,培訓醫生1.5萬人。四是一批創新成果逐步涌現,部分疾病領域研究水平躍居國際領先水平。五是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項目組織中引入第三方管理模式,確保研究質量。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劉輝指出& ldquo“十三五”規劃;期間,市科委將繼續& ldquo重大疾病的科學研究和管理現狀;特殊項目作為載體,與& ldquo科技改善人們的健康。以理念為引領,實施《北京市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形成京津冀資源整合、協同創新的有效機制,充分發揮科技對改善民生的促進作用,推動北京市醫療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北京市醫療科技發展由疾病治療向健康促進轉變,滿足北京市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北京成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h/】會上,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清華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眾多北京市科技項目承擔單位就各自的技術成果及相關實施案例進行了詳細的公告。(鄭金武)
中國科學雜志(技術經濟周刊,第5版,201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