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由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等三家科研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癌癥轉移靶向成像方法,比同類方法效率高100倍,有利于為癌癥患者制定更加個性化的治療策略,大大節約藥物成本。相關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癌癥》雜志上。
現代醫學發現,早期治療癌癥容易,可以切除原發腫瘤或進行放療。然而,當癌癥轉移擴散時,很難治療。必須采用所謂的靶向治療對其進行檢測和治療,即在分子水平上選擇靶點,用特殊藥物影響靶點,使其阻止病理過程的發展。然而,在某些類型的癌癥中,腫瘤表面可能沒有合適的靶點。
由托木斯克理工大學、俄羅斯科學院森雅金研究所和奧夫欽尼科夫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以及俄羅斯科學院托木斯克國家研究醫學中心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了用于個性化治療的藥物物質,特別是發現了用于腫瘤疾病靶向成像的放射性核素。研究發現,上皮細胞粘附分子(EpCAM)是前列腺癌靶向治療的潛在治療靶點。其表達的誘導發生在前列腺腫瘤生長的早期,并且其表達隨著疾病的發展而增加。EpCAM在前列腺癌中的過度表達與癌癥轉移、對化療和放療的耐藥性以及復發風險的增加有關,這使得EpCAM成為一個有前途的治療靶點。
然而,與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開發的藥物物質相比,EpCAM藥物通常含有嚴重的毒素或細胞毒性化合物,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研發的藥物無害、耐受性好、輻射負荷小。這些物質是由俄羅斯科學院Semyakin和奧夫欽尼科夫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的Sergei Deyev院士領導的科學團隊生產的,而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則解決了如何將這些物質轉化為放射性藥物的問題。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腫瘤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爾·托爾馬切夫說,通過用放射性核素標記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以識別治療目標。研究人員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末端標記支架蛋白DARPins,這是專門為各種生物分子的分子識別而開發的。結果表明,如果支架蛋白DARPins標記在C端,腫瘤圖像的對比度會更大。通過提供具有更大對比度的放射性核素,可以提高腫瘤圖像的靈敏度。研究人員對接種了人類腫瘤的免疫缺陷小鼠進行了實驗,獲得的圖像對比度是世界上已知類似物的100倍。
弗拉基米爾·托爾馬切夫說,研究人員的研究對象是胰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目前,這些癌癥仍像上個世紀一樣得到治療。傳統上,用放射性示蹤劑標記的抗體只能在注射后5-6天使用,導致對比度差,而俄羅斯研究人員開發的物質可以在注射后2-3小時產生更好的對比度。他認為,新的靶向技術將有助于使癌癥治療更加個性化,并將幫助癌癥患者在治療和診斷方法方面更好,并將大大節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