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袁廣國:“學醫之爭”的實質是理想與現實之爭時間:2014年6月30日10: 08: 58來源:光明網。實時回顧頻道(0)。
6月13日,華西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楊慶收到微博私信。一位高三女生向他求助,說想學臨床醫學,但父親堅決反對,雙方發生沖突。因此,她曾想過自殺。6月18日,女孩終于告訴她,父母同意學醫。楊慶發了一張私信內容的截圖。很快,許多醫學專業人士、醫生和護士以及醫學生都表達了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6月29日成都商報)
女孩死后,父親終于同意學醫。這個女孩朝著她的理想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值得祝賀。但同時,我們也不能簡單地將女孩父親之前的阻撓視為粗暴干涉,因為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父親的做法也是出于對女兒的關心和責任。然而,父親基于自身經歷的現實考量,與女兒的理想產生了矛盾和沖突。從這個角度來看,“醫療糾紛”的本質其實是理想與現實的糾紛。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公布高考成績,考生在填報志愿選擇時遇到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人肯定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愿望或基于現實而放棄理想。不能指責這部分考生理想不堅定。畢竟,沒有人不談論現實就能談論理想。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為了現實而無原則地拋棄理想,因為我們可以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讓理想成為現實,讓現實成為理想。
父親不同意女兒學醫的原因是醫生職業“苦、累、低收入、高風險”,這當然是我們目前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實。尤其是近年來,醫患關系持續緊張,傷害、殺害醫生的事件層出不窮,父親的考慮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擁有一份高收入、高社會地位的工作而不痛苦、不疲勞、不承擔任何風險,是否過于理想化?更何況,即使不依靠灰色收入,也能擁有令人羨慕的高收入,還有無數社會地位可敬的醫務工作者。
更何況學醫是女兒的理想,也是她的興趣。我們常說理想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這兩種內在的驅動力,這個女孩一定能在學醫的道路上激發出無限的力量和智慧,將來也會有所成就。如果她在父母的軟硬兼施下放棄了自己的理想,選擇了一些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熱門專業,不僅是她個人的痛苦,也很容易做出成績。毫無疑問,如果我們基于現實進行選擇,結果將是最不“現實”的。
畢竟父母的感受可以理解,但一個人的理想和夢想無疑更值得尊重。即使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誰又能保證現在的“苦、累、低收入、高風險”的醫生職業,不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尤其是隨著國家醫改的推進,成為明天高收入、低風險、高社會地位的職業呢?(袁廣國)
責任編輯: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