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廣州日報>;& gt2015年7月5日>:>;B5版
棧a(第12版)棧b(第8版)
晚期胃癌早期基因分型仍有治療機會我國每年新增胃癌病例超過42萬例。
廣州日報訊(記者任珊珊)在東亞三國中,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并不是最高的,但死亡率卻是最高的。廣州日報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十屆全國胃癌學術會議暨陽光長城第三屆癌癥學術會議”上了解到,早期發現和治療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最重要手段,而我國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導致治療效果差、死亡率高。
本次學術會議主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季家福教授等專家呼吁晚期胃癌患者盡早檢測HER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狀態。一旦確認HER2陽性,靶向治療仍有望爭取最大的生存機會。
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不到十分之一。
我國是胃癌高發大國,死亡率為17.9/10萬。最新發布的《2015年中國癌癥登記年報》顯示,中國每年新增胃癌病例超過42萬例,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新增病例總數的42%。然而,公眾并沒有意識到中國并不是亞洲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胃癌發病率(按“世界人口標準化率”換算)為22.7/10萬,而韓國這一數據高達41.8/10萬,這意味著韓國胃癌發病率幾乎是中國的兩倍。盡管如此,韓國胃癌死亡率僅為13.0/10萬,比中國低近30%。
紀家福說,中國、日本、韓國都是胃癌高發國家,主要與種族遺傳、飲食生活習慣、環境等復雜因素有關。然而,東亞三國的生存率存在顯著差異,主要是因為中國早期發現和治療胃癌患者比較困難。
根據《2014年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和內鏡診療共識意見》,胃癌的預后與診療時機密切相關。大多數早期胃癌在內鏡下可以根治,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不到10%,遠低于日本的70%和韓國的50%。
由于胃癌早期癥狀隱匿,容易與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很多患者錯過了最佳的診治時機。季家福建議,市民在出現消化道出血、嘔吐、消瘦、上腹部不適、上腹部腫塊等“報警”信號時,應盡快前往消化內科,進行胃鏡等相關檢查,盡早排除風險,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爭取最大的治愈機會。
晚期胃癌仍有治療機會。
“隨著胃癌分類從最初的大體形態分類和組織學分類發展到現在的基因分型,胃癌的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也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突破。”浙江省消化腫瘤診療中心主任程向東教授指出,隨著胃癌治療進入“精準醫療”時代,基于個人遺傳信息的個體化醫療模式將逐步推動胃癌規范化診療進入新篇章。"
目前,HER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是一個具有明確治療手段和療效的基因靶點。與普通胃癌相比,HER2陽性胃癌進展更快,惡性程度更高,更容易復發和轉移,預后更差,因此被列為胃癌中較為危險的亞型之一。
"這種類型的胃癌對術后常規治療不敏感."程向東教授指出,研究表明,中國HER2陽性晚期胃癌患者接受規范化的抗HER2靶向治療聯合化療,可降低28%的死亡風險,顯著延長總生存期。因此,胃癌患者在確診后應盡快明確HER2狀態,并遵醫囑采取規范的抗HER2治療,爭取最大的生存機會。
上一個,下一個。
棧a(第12版)棧b(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