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這場“新醫改”已經進行了六年多,成敗在一兩句話解釋不清楚。醫改的成績值得肯定,但問題也很明顯。其中之一就是新醫改從來沒有離開過“藥”,而是從藥開始,一直糾結?!搬t改”真的淪為“醫改”了!
今年醫改成績。今年,醫改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第一,醫生多練,醫生出來。很多藥物不需要急著去醫院臨床使用。其次,開放社會辦醫療。第三,網上藥品銷售政策即將出臺。這三點是醫改的重大突破。另外,政府最近出臺文件,對近十年藥品招標采購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糾正,糾正力度很大。而且,醫院不能及時交費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
“醫改”應該改為“醫療”。
新醫改之初,短期目標是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確立了加快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完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五項重點任務。而且,普遍認為公立醫院改革是一個難點?;凇百F是‘藥’的問題”的原則,加快基本藥物制度建設自然會被視為突破口。
然而,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出于習慣,在推行基本醫療制度時,政府的政策總是善于集權。因此,集中招標采購、統一配送和價格、不“二次議價”一直是堅定不移的,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醫改必須“改”,但不能改成“醫改”。多年來,“醫學”無法改革。醫生執業多,社會跑醫生慢,并沒有解放醫生的活力。所以,第一,醫生要有尊嚴,第二,醫生要有收入。同時,醫院要有生命力,走出長期管理體制。只有激發醫院和醫生的活力,醫改才能成功,否則醫改就會變成空。
“醫”不是新醫改的全部。
醫改的全稱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所以吃“藥”并不是醫改的全部。關于如何做好醫改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城市醫院的“戰時狀態”已經無法持續。李克強總理早就說過要“保證基層基礎力量,建立機制”,去年又再次提出“藥品要下到服,上到醫保,上到留”。這些其實都為如何做好新醫改指明了目標和實施路徑。
為什么要醫改?醫療體系存在著醫療效率低、醫療浪費嚴重、醫院和醫生缺乏活力等一系列問題。所以說到底,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目前的醫療體系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醫療健康的需求。
國家提出的“三藥聯動”是正確的,但實際上三醫不夠。醫療、醫藥、醫保、患者、國家政策五點。如果五點不匹配,三個醫生就不會掛鉤,改革也不會進行下去。
全國人大代表、醫藥公司負責人劉群認為,國家醫保部門應該是一個監管部門,應該對醫院和醫生的費用以及藥品的購買進行監管。醫療保險本身要放入社會,普通人想加入什么醫療保險就加入什么,誰便宜誰服務好就加入,形成一個競爭體系。醫保競爭可以帶來醫療競爭甚至三大醫療體系的競爭,醫改成功指日可待。除了三醫聯動,醫改需要五位一體,這樣醫改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