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昨日0時,南京57家城市公立醫院同步啟動藥品價格綜合改革,藥品銷售零差率,醫療服務價格同步調整。昨天,記者在江蘇省中醫院、江蘇省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南京鼓樓醫院、南京市中醫院等醫院看到,患者對本輪醫改的價格變化非常冷靜,門診也一如既往的穩定有序。
醫院“通宵作戰”,確保系統對接無事故。
“我今天沒有睡覺...向為醫改起步而奮斗的同志致敬。”昨天,在南京腦科醫院的微信官方賬號上,這個微信上的圖文再現了醫院各個科室通宵達旦為醫改正式啟動忙碌的場景,引起了很多醫院同事的共鳴。
“信息部、財務部、醫保辦等部門的工作人員通宵未離崗。”市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馬軍告訴記者,前天晚上11點,所有醫院都關閉了老收費系統,11點半開始系統切換。昨天0點,新的充電系統正式開通。“對接非常順利,但所有工作人員還是在現場進行了多次檢測,確保診所正式開業期間不發生意外。”
中醫院財務科科長佘磊告訴記者,從今年7月份開始,他們就在忙著醫改的各項準備工作,但到了前夜,醫院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幾十名工作人員徹夜奮戰,反復測試新系統,過濾掉可能出現的問題。
省中醫院是我省門診量最大的醫院,每周六上午門診量約1萬-1.2萬人次。為保證系統的順利切換,醫院要求所有科室負責人和護士長留院過夜。"將近200人通宵工作。"門診部主任徐璐璐告訴記者。
記者從省人民醫院了解到,該院經過確認切換前數據上傳、價格核對、醫囑校對、程序測試、啟動記賬程序等8個階段,于昨日00: 14順利完成系統切換。昨天門診運行順利。
很多咨詢窗口回答問題,市民最常問的就是“價格”。
除了保證系統的順暢連接,各家醫院也對醫改進行了宣傳和講解。昨天,在各醫院門診大廳的顯示屏上,滾動播放著醫改的核心內容,文字海報也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并開設了醫改咨詢窗口,解答患者對醫改的疑問。
在第一醫院,咨詢窗口分三級設置。門診大廳護士臺設置的一級咨詢會回答自助掛號機是否同步啟動新收費系統等簡單問題,而咨詢師會將患者提出的價格、醫保等專業問題引導至二級咨詢窗口,由醫院財務部、醫保辦工作人員解答。
“為什么我今天吃的藥價格和以前一樣?”78歲的黃世賢患有慢性腎衰竭多年,每個月都要去醫院開藥。對于黃老先生的問題,價格和醫保窗口的工作人員立即進行了核查。原來他昨天來取藥的處方單是前天來醫院的,舊條形碼導致系統識別錯誤。在工作人員耐心的講解下,黃老先生重新注冊并開具了新的處方單,一下子節省了200多元。
家住長樂路附近的張女士,昨天為患有腎病的母親辦理了住院手續。“我以前住三房病房要報銷35元。現在能報銷多少?”“現在,兩室病房收費80元/天,三室病房收費50元/天,醫保支付40元/天……”工作人員解釋道。
記者在省中醫院和鼓樓醫院設置的咨詢窗口看到,“價格”是醫改首日市民最常問的關鍵詞。
“掛號費漲了,但藥價和大規模檢查費卻降了下來,這對我們的患者相當有利。”家住長樂路86號的陳奶奶昨天告訴記者,妻子患有帕金森病、高血壓等疾病,需要服用美多芭、腦心通、厄貝沙坦片等藥物。以前每月藥費700多元,昨天只花了567元。“我們是一個慢醫保,可以報銷85%,但是額度用完了,我們要自己掏錢。現在,我們每個月要少交100多元。
昨天各大醫院都有很多像陳奶奶這樣算賬的病人。
在省中醫院,患有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的李大爺一大早就來開藥,百令膠囊、羅廷新、海昆膠囊等三種藥品都是滿包的。“上次來吃藥的時候貼了600多元,這次只付了300多元。”
據報道,放射科多項費用有所下調,降幅最大的是鼻炎鼻竇炎患者的鼻竇CT,從480元降至240元,降幅達50%。省中醫院放射科負責人潘告訴記者:一些老年患者對價格非常敏感。這兩天來檢查的病人減少了30%左右,都是等醫改再來檢查。但之前按原價預約的患者,只要在醫改后安排好檢查時間,就會退還差價。“放射科每年的檢查費收入約1億元。此次價格調整預計每年可為患者節省約2000萬元。”潘介紹。
“這次醫改不是單純的藥價下降,所以不能用簡單的貴和便宜的醫療來衡量。是結構模式的轉變,有利于公立醫院發展模式的轉變。”市衛生局副局長潘懷寧告訴記者,患者的整體醫療負擔不會增加。
據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顧敏介紹,這項改革更多體現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和技術價值。“本來醫保花更多的錢給病人買藥,但是現在醫保花更少的錢給病人買藥。花更多的錢為病人購買服務和手術。”顧敏認為,這將推動公立醫院從原來的規模擴張轉向提高效率、技術和服務,并“利用智能和技術獲得更多補償。”
據悉,本次改革中,績效考核不與業務收入掛鉤,而是聚焦服務數量、質量、效率和人民滿意。公立醫院內部改革悄然進行。省中醫院昨天推出“全日制門診”。門診部主任徐璐璐說,有些患者上午要掛號,下午還要報到,所以要排隊掛號,下午原醫生無法解讀報告。“現在要求醫生全天連續坐診,患者只需支付一次檢查費。下午,他們可以帶著檢查報告直接找到原醫生。這一舉措已在骨科和內分泌科投入試運行。”(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