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應該關注三名在10天內逃跑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煙臺11歲的男孩一大早就離開家,但晚上就回家了。萊陽衛校學生小昭離校一周,最終在海陽一家餐館被發現。16歲女孩三個月丟了兩部手機,被父親批評后不辭而別。這個15歲的男孩厭倦了學習,因為他不會背誦課文,離開了學校。這個11歲的男孩離家出走,因為他不想做作業...國慶假期前后,煙臺連續發生三起未成年人出走事件,但幸運的是,他們都康復了。他們到底經歷了什么?誰應該對他們的逃跑和安全負責?
煙臺11歲男寶寶。
“完美男孩”不做作業,接受訓練后“再見”。
“我在床上留了張紙條,上面寫著‘爸爸媽媽,是我的錯,對不起!再見!愛你的兒子,然后拿著包和襯衫離開。“9日,煙臺市民孫女士一大早就發現,她11歲的兒子和寶寶已經離家。
孫女士說,寶寶是個優秀的孩子。她平時開朗懂事,成績也不錯。她經常得滿分,但她就是不喜歡做作業。“孩子不喜歡做作業,但學習總是好的。雖然不在乎,但是老師不愿意,所以我也問了父母[微博]。”孫女士說。
8號晚上,寶寶不想做數學作業,想推遲到第二天早上,于是孫女士跟他說了幾句話。9日凌晨,寶寶出門了。孫女士以為她兒子去遛狗了。當她榨果汁時,她發現水果刀不見了。最后,她在兒子的房間里找到了它。與此同時,她在他的床上發現一張寫在餐巾紙上的紙條,卻意識到兒子已經離開了家。
9日上午,孫女士給兒子的手機打了電話,手機只響了兩下就關機。“孩子剛進入初一,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朋友。真是著急。”孫女士說,因為從小對孩子進行“放養”教育,孩子很獨立。他們3歲就可以自己在游泳池里學會游泳,很早就可以獨自飛往北京和上海。
一天后,9日晚9點,孫女士突然接到兒子的電話。原來,當他得知母親因為找不到他而焦慮時,他趕緊打電話報告自己的安全,當晚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