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民營醫院沒有實力請名醫,而大型公立醫院依然會壟斷包括醫生在內的優質醫療資源。這意味著醫院開得慢,醫生不能簡單地放開手腳自由飛翔。
根據深圳市衛生健康委上報的醫生免費執業實施細則,深圳醫生申請多點執業將進一步放寬,更多醫生有望從傳統公立醫院體系中“解放”出來。放寬的內容包括取消對多點職業場所的限制,取消對醫生多點執業的行政審批。多點執業不需要所在醫療機構同意,醫生的免費執業可以在衛健委指定的網站上記錄。有人開玩笑說,醫生從此可以合法“去穴位”了。
醫生的合法執業意味著醫院和醫生之間的關系需要重新建立。輿論認為,醫生身份從單位人轉變為自由人,將極大沖擊公立醫院原有的人事制度,釋放醫生的活力。醫生身份自由化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醫生的專業能力將在市場上得到評估。優秀醫生的專業服務會被大醫院高價拿下,而平庸的醫生可能會被忽視。在這種情況下,醫生之間的競爭就變成了能力的競爭,再也不可能通過開昂貴的藥、濫用檢查來謀取利益。
但是,醫生可以不經醫院同意在醫院外執業,這種表述本身就會模棱兩可。醫生作為醫院的員工,私自去其他醫院或者醫療點,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醫院和醫生之間的傳統雇傭關系意味著醫院買斷醫生的正常工作時間,醫生不能隨意處置,更不能出去掙錢。還涉及知識產權等相關糾紛。
主管部門單方面放開醫生自主權,將醫生與醫院關系重置的硬骨頭扔給醫院,會有很多隱患。要么醫院抵制改革,要么醫生因為規則混亂而自由執業。幾年的實驗表明,醫生免費執業釋放的積極價值還沒有體現出來,申請人也不熱情。
一個折中的解決方案是醫院可以和不同的醫生簽訂不同的合同,有的屬于完全買斷式,有的屬于項目合作式。前者是傳統的雇傭關系,后者屬于個人服務的買賣。至于后者,醫院需要向免費醫生購買服務,包括診斷和手術服務。醫生可以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賣給任何一家醫院,也可以自己開私人診所。
但需要說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醫療資源不足、公立醫院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這一改革的積極價值將難以體現。只有少數優秀醫生成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而大多數醫生仍將在傳統體制下謀生。患者將面臨醫療資源的短缺,患者將為名醫的高價買單。那些負擔不起價格的人只會得到差異化的醫療服務。民營醫院沒有實力聘請名醫,大型公立醫院依然會壟斷包括醫生在內的優質醫療資源。這意味著醫院開得慢,醫生不能簡單地放開手腳自由飛翔。所以,有醫生的自由是不夠的。要繼續全面推進醫療資源市場化,實現醫療資源自由配置。(劉先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