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10月27日,虹口區一名64歲老人接到疑似癌癥的“住院通知書”后離家出走,并給家人留言稱“不想拖累家人”。(11月2日晨報)
“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這些醫療問題一直是社會上的敏感話題。目前,是一個談論疾病變色的時代。盡管我國醫療衛生體制不斷改革,但“病了沒錢看病”的現象依然嚴重存在。這位64歲的老人得知自己得了癌癥后,為了不拖累家人,他離開了家。這個消息不僅讓人痛心,也提醒我們,解決老百姓看不起病的問題迫在眉睫,加快完善醫療保障服務體系十分必要。
一是要加強藥品市場監管。為了尋求暴力,一些制藥商想盡辦法提高藥品價格。對此,國家發改委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了我國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放開藥品價格就是尊重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藥品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此外,還要堅持醫藥全面分離,堅決打擊“以藥養藥”,降低藥品價格。
其次,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分級診療模式。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先進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所以人們習慣在大城市的大醫院看病,卻不喜歡在基層醫院看病,擔心基層沒有好醫生,耽誤病情。但是,眾所周知,各級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差距很大。去大城市看病,報銷比例往往比基層低很多。這大大增加了人們看病的負擔。報銷比例的不同其實是為了“分級診療”,吸引患者留在基層就醫。但是基層醫療設施跟不上,療效不好。人們只被“價格”吸引,但癥狀不是根本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快完善基本醫療基礎設施,讓老百姓放心在當地看病,這將大大減輕醫療負擔。
第三,大力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完善醫療保障服務體系。目前我國居民醫療保障主要依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人民群眾自己承擔的醫療費用報銷后依然沉重。商業醫療保險作為社會醫療保險的補充,可以滿足更多的需求,減輕社會壓力。因此,促進保險業發展,完善商業醫療保險,可以緩解人們“看病貴”的負擔和社會壓力。
加快完善醫療保障服務體系,讓人們不再因為“看不起病”而放棄寶貴的生命。(長江網墨菲)
編輯: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