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說他年輕,因為他是80后;說他老了,因為和基層群眾打交道多年,有行醫經驗。他就是孔存光,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衛生院的一名中醫。
孔存光,33歲,2009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來到沙子口衛生院工作。他積極參加嶗山區“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為山區群眾送藥;視患者為親人,以高超的醫術救治大量患者。得到了居民的認可和患者的好評。
脫下白大褂,穿上“紅馬甲”,孔存光的身份從診所的醫生變成了醫療志愿者。農村社區病人多醫生少,一些獨居深山的孤寡空巢老人出行不便,但生病時卻無法得到有效及時的治療。他積極響應報名,參加了嶗山區衛健局組織的“紅馬甲”醫療服務隊,用自己的專業醫學知識為偏遠山區的困難患者服務,送醫送藥。在過去的兩年里,他去了周圍的偏遠社區,在農村服務了50多次。
董家堡社區空窩里的老人王愛芳,中風癱瘓,無法在床上活動。他放棄休息,利用下班時間,每天騎著自行車帶著針灸理療設備,到老人那里進行針灸治療和康復訓練,向家人講解康復小竅門,指導老人進行心理疏導。一般我要忙到晚上8點才能回家。經過兩個月的治療,老人神志轉清,飲水引起的咳嗽、腹脹、大小便失禁等癥狀明顯改善。他堅持利用下班時間為老人服務,持續了近7個月。老人開始回答一些簡單的日常問題,他的右身體活動明顯改善。
侯登營社區腦卒中患者王啟喜,病后半身不遂,生活十分困難,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家里的獨生女12年前死于“腦瘤”,屬于失去獨生女的家庭。出于好心,孔存光積極尋求醫院支持,自愿減免了王啟喜的所有醫療費用。他還利用業余時間,提供上門服務,進行針灸結合康復訓練,并指導家人學習康復訓練知識。反復的走訪、溝通和心理疏導,堅定了王啟喜堅持康復訓練的信心。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和康復,王啟喜已經能夠下床自理了。患者及家屬多次宴請,均被同志婉言拒絕。
為了更好地服務基層,他探索并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水準。2010年在海慈醫院學習8個月。回到醫院后,他獨立去了診所,用自己熟練的針灸和理療技術治療頸肩腰腿痛等疾病。由于他獨特的針灸方法和顯著的療效,他得到了周圍人們的廣泛認可。2013年受聘為青島市針灸協會理事。2012年,該同志在全區率先開展“水針刀”技術,對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膝關節炎、腱鞘炎等各種疼痛性疾病均有顯著療效。目前已治療500例,有效率90%以上。
此外,為了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突出“簡便、廉價、檢查”的特點,他在街上率先用“狗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虛寒體質冬季反復感冒的患者,讓沙子口街道的患者不用長途跋涉就能申請到市區醫院。三年來,冬夏共治療“狗狗貼”1800余例,開展中醫體質鑒定2600余例。
除了日常門診工作,他還承擔著沙子口社區殘疾人的康復工作。為了實現殘疾人“全民康復服務”的目標,他利用自己的專業主任為轄區內的殘疾人提供健康指導,還為需要康復的肢體殘疾人制定了個性化的每月、每周康復訓練計劃,提供相應的免費康復訓練和針灸理療服務,并不時為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提供服務, 及時了解社區殘疾人的基本情況和趨勢,建立殘疾人基本檔案,制定規范的康復治療計劃,鼓勵他們克服困難,鼓勵他們克服困難。 努力讓殘疾人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愛,讓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的尊重和保障。截至目前,已為30余人提供免費康復治療。
一張慈祥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熱情的問候,一個小心翼翼的拉幫結派,都是恰到好處的良藥。孔存光從自己做起,一點一滴做起,視患者為親人。在過去的五年里,沒有病人投訴。他經常折斷手指,給病人開藥方,讓病人花很少的錢就能治好嚴重的疾病。2013年春節前,于各莊社區孫寬昭大爺突然腰痛,難以忍受,走路困難。經孔醫生治療五天,腰痛明顯緩解,行走自如。孫叔叔以各種理由發了500元紅包表示感謝,被孔醫生直接拒絕。他常說,要用“同理心”來看待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不管有多少患者出現問題,他都會耐心細致地講解,他的診所里始終充滿著溫馨的氛圍和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此外,在休息時間,他到各個社區向群眾講解中醫保健常識,并走遍了整條街道的39個社區,被當地居民熱情地稱為“年輕的老中醫”。
因工作突出,孔存光被市衛生局評為2012年度青島市衛生系統“文明服務之星”,被嶗山區文明辦評為“嶗山好人”,其事跡多次被《光明日報》、《青島日報》和青島電視臺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