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5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8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中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從2017年的76.7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6/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6.8&permil下降;低至6.1 & permil。
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門診總人次比上年增加1.3億人次,增長1.6%。居民平均就診次數從2017年的5.9次增加到6.0次。中國住院總人數比上年增長4.2%。年住院率從2017年的17.6%上升到18.2%。醫療衛生機構每千人床位數從2017年的5.72張增加到6.03張。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97434家,比上年增加10785家。此外,2018年民營醫院占醫院總數的63.5%,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民營醫院門、住院量占比分別從2017年的14.2%和17.6%提高到14.8%和18.3%。截至2018年底,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到1230萬人,比上年增加55.1萬人(增長4.7%)。
【/h/】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人次比上年增長2.1%,占全國門診總人次的23.1%。截至2018年底,全國54.2萬個行政村共有村衛生室62.2萬個。村衛生室144.1萬個,平均村衛生室2.32個。與此同時,公立醫院平均成本增幅連續三年控制在4%以內。2018年公立醫院平均門診費用和人均住院費用分別比上年增長3.7%和2.2%,低于醫院平均增長1.0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低于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6%)的增長。
據初步測算,2018年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支出的比重較上年下降0.04個百分點,衛生總支出占GDP的比重較2017年上升0.03個百分點。在衛生人力結構方面,2018年底,每千人口有2.59名執業(助理)醫生和2.94名注冊護士,分別比上年增長0.15和0.20。衛生專業人員學歷水平進一步提高,本科以上學歷占36.5%,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高級技術職務(聘用)占比8.1%,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公報顯示,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二胎比例保持在50%左右。
文件全文如下: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國家衛生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增強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推進人口發展、婦幼健康和健康老齡化,加強中醫藥服務,不斷提高綜合監管水平,不斷提升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從2017年的76.7歲提高到2018年的77.0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6/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6.8&permil下降;低至6.1 & permil。
01一、衛生資源。
(一)醫療衛生機構總數。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97434家,比上年增加10785家。其中,醫院33,009家,初級衛生保健機構943,639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8,034家。與上年相比,醫院數量增加1953家,初級衛生保健機構數量增加10615家,專科公共衛生機構數量減少1862家。
有12,032家公立醫院和20,977家私立醫院。醫院分為2,548家三級醫院(含1,442家三級醫院)、9,017家二級醫院、10,831家一級醫院和10,613家未分類醫院。按床位數計算,100張以下的醫院有20054家,100-199張的有4786家,200-499張的有4437家,500-799張的有1858家,800張以上的有1874家。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4997個,鄉鎮衛生院36461個,診所、醫務室228019個,村衛生室622001個。政府管理著121,918個初級保健機構。
在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43個,其中省級31個,市(地)級417個,縣(區、縣級市)級2758個。衛生監督機構2949個,其中省級29個,市(地)級392個,縣(區、縣級市)級2515個。婦幼保健機構3080家,其中省級26家,市(地)級381家,縣(區、縣級市)級2571家。
注意:#是數字。下表與相同。
(2)床位數。2018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40.4萬張,其中醫院床位652萬張(占77.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58.4萬張(占18.8%)。在醫院中,公立醫院床位占73.7%,私立醫院床位占26.3%。與上年相比,床位增加46.4萬張,其中醫院床位39.9萬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5.5萬張。醫療衛生機構每千人床位數從2017年的5.72張增加到2018年的6.03張。
(三)保健人員總數。2018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到1230萬人,比上年增加55.1萬人(增長4.7%)。
【/h/】2018年末衛生人員總數中,衛生技術人員952.9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工作者90.7萬人,其他技術人員47.7萬人,管理人員52.9萬人,技術工人85.8萬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360.7萬人,注冊護士409.9萬人。與上年相比,衛生技術人員增加54.1萬人(增長6.0%)(見表2)。
2018年末衛生人員機構分布:醫院737.5萬人(60.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96.5萬人(32.2%),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8.3萬人(7.2%)(見表3)。
【/h/】2018年末衛生技術人員學歷結構:本科及以上學歷占34.6%,專科占37.8%,中專占22.3%,高中及以下學歷占5.4%;技術職務(聘用)結構:高級(主任、副主任級)占8.0%,中級(主治、主管)占19.9%,初級(教師、學者級)占61.1%,待聘占10.9%。
2018年,每1,000人口中有2.59名執業(助理)醫生和2.94名注冊護士。每萬人口中有2.22名全科醫生,每萬人口中有6.34名公共衛生機構的專業人員。
注:衛生人員和衛生技術人員,包括公務員,已獲得& ldquo健康監督員證書& rdquo人數。下表相同。
(四)保健支出總額。2018年全國衛生總支出預計達到57998.3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6390.7億元(28.3%),社會衛生支出24944.7億元(43.0%),個人衛生支出16662.9億元(28.7%)。人均衛生總支出4148.1元,衛生總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4%(見表4)。
注:2018年為初步估算。
02二、醫療服務。
(一)門診和住院量。2018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到83.1億個,比上年增加1.3億個(增長1.6%)。2018年,居民平均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6.0次。
【/h/】2018年,醫院35.8億人次(占43.1%),基層醫療機構44.1億人次(占53.1%),其他醫療機構3.2億人次(占3.9%)。與上年相比,醫院就診人次增加1.4億人次,基層醫療機構就診人次減少2000萬人次。
2018年,公立醫院有30.5億人(占醫院總數的85.2%),私立醫院有5.3億人(占醫院總數的14.8%)(見表5)。
2018年,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達19.2億人次,比上年增加4000萬人次。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占門診總量的23.1%,比例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2018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住院人數25453萬人,比上年增加1017萬人(增長4.2%),年住院率18.2%。
2018年,醫院住院人數2.0017億人(占78.6%),基層醫療機構4375萬人(占17.2%),其他醫療機構1061萬人(占4.2%)。與上年相比,住院人數增加1017萬人,基層醫療機構住院人數減少75萬人,其他醫療機構住院人數減少10萬人。
2018年,公立醫院收治人數16351萬人(占醫院總數的81.7%),民營醫院收治人數3666萬人(占醫院總數的18.3%)(見表5)。
(2)醫院醫生的工作量。2018年,醫院醫生每天負責7.0次就診和2.5個床位日,其中,公立醫院醫生每天負責7.5次就診和2.6個床位日。與上年相比,醫生日均工作量略有下降(見表6)。
(3)病床的使用。2018年,我國醫院床位利用率為84.2%,其中公立醫院為91.1%。與上年相比,醫院床位利用率下降0.8個百分點(其中公立醫院下降0.2個百分點)。2018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9.3天(含公立醫院9.3天),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與去年持平(見表7)。
(4)改善醫療服務。截至2018年底,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預約就診率為45.4%,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率為90.8%,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率為52.9%,參與同級檢查結果互認率為85.8%,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率為70.9%。
(5)血液安全。2018年全年無償獻血人數達1499萬人,采血量達2569.5萬單位,較2017年分別增長2.8%和3.7%,千人獻血率接近11.2。
03三.初級保健服務。
(一)農村衛生。截至2018年底,全國1827個縣(縣級市)共有縣級醫院15474家,縣級婦幼保健機構1907家,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90家,縣級衛生監督所1822個,四類縣級衛生機構衛生人員總數303.9萬人。
截至2018年底,全國3.16萬個鄉鎮共有鄉鎮衛生院3.6萬所,床位133.4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39.1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8.1萬人)。與上年相比,鄉鎮衛生院減少90所(鄉鎮合并后醫院合并),床位增加4.2萬張,人員增加3.1萬人。2018年,鄉鎮衛生院每千農村人口擁有床位1.39張,鄉鎮衛生院每千農村人口擁有床位1.45張(見表8)。
注:*農村人口是估計的。
截至2018年底,全國54.2萬個行政村有62.2萬個村衛生室。村衛生室現有144.1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8.1萬人,注冊護士15.3萬人,鄉村醫生、衛生工作者90.7萬人。每個村的診所工作人員平均為2.32人。與上年相比,村衛生室數量減少1萬個,工作人員總數減少(見表9)。
注:村衛生室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數含鄉鎮衛生院數。
2018年,縣級醫院(含縣級市)就醫人次達11.9億人次,比上年增加5000萬人次。住院人數8744.6萬人,比上年增加380.4萬人。醫院床位利用率為81.7%,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2018年,鄉鎮衛生院就診人次11.2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000萬人次。住院人數3984萬人,比上年減少63萬人。2018年,醫生每天負責9.3次就診和1.6個床位日。醫院床位使用率為59.6%,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6.4天。與上年相比,鄉鎮衛生院醫生工作量略有下降,醫院床位利用率下降1.7個百分點,平均住院天數比上年延長0.1天。
【/h/】2018年村衛生室診療人次達16.7億人次,比上年減少1.2億人次,平均每年每個村衛生室診療人次為2685人次。
(2)社區衛生。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4997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35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5645個。與去年相比,現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4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46.2萬人,平均每個中心有49人。社區衛生服務站有12萬人,平均每個站有5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工作人員比上年增加2.8萬人,增長5.1%。
2018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人數6.4億人,住院人數339.5萬人,比上年有所增加。每個中心平均年治療量6.8萬,年入院量363人。醫生每天負責16.1次出診,住院0.6天。2018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人次1.6億人次,平均每站年就診量6244人次,醫生每天負責13.7人次(見表10)。
(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補助標準由2017年的52.6元提高到2018年的57.6元。促進健康素養和免費提供避孕藥具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項目內容從12類擴大到14類。
04四.中醫服務。
(1)中醫機構、床位、人員數量。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中國醫療衛生機構60738家,比上年增加6495家。其中,中醫醫院4939家,中醫診所55757家,中醫科研機構42家。與上年相比,中醫醫院增加373家,中醫門診部、診所增加6125家(見表11)。
注:中醫臨床科室包括中醫各專科、中西醫結合、民族醫學。
2018年末,全國中醫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23.4萬張,其中中醫醫院床位102.2萬張(占82.8%)。與上年相比,中醫床位9.9萬張,其中中醫醫院床位7萬張。
2018年底,98.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7.2%的社區衛生服務站、97.0%的鄉鎮衛生院、69.0%的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藥服務(見表12)。
截至2018年底,全國中醫藥衛生人員71.5萬人,比上年增加5.1萬人(增長7.7%)。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7.5萬人,中國藥師12.4萬人。與前一年相比,這兩個類別的人員數量有所增加(見表13)。
(2)中醫醫療服務。2018年,全國中醫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到10.7億個,比上年增加5000萬個(增長5.2%)。其中,中醫醫院6.3億人次(58.8%),中醫診所、門診部1.8億人次(16.6%),其他醫療機構中醫臨床科室2.6億人次(24.5%)。
2018年,全國中國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3584.7萬人,比上年增加293.7萬人(增長8.9%)。其中,中醫醫院3041萬家(84.8%),中醫門診7000個,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臨床科室542.9萬個(15.1%)(見表14)。
05五、患者的醫療費用。
(一)住院病人的醫療費用。2018年醫院平均門診費用為274.1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上漲6.7%,比可比價格上漲4.5%。人均住院費用9291.9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上漲4.5%,比可比價格上漲2.4%。平均每日住院費用為1002.8元(見表15)。
【/h/】2018年醫院平均門診藥品費用(112.0元)占比40.9%,較上年(42.7%)下降1.8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2621.6元)占比28.2%,比上年(31.1%)下降2.9個百分點。
2018年,各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平均門診費用增長5.2%(現價,下同),人均住院費用增長1.7%,低于公立醫院患者費用增長(見表15)。
(2)基層醫療機構患者的醫療費用。2018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均門診費用為132.3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上漲13.1%,比可比價格上漲10.8%。人均住院費用3194.0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上漲4.4%,比可比價格上漲2.3%(見表16)。
【/h/】2018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均門診藥品費用(90.5元)占比68.4%,比上年(68.7%)下降0.3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1169.6元)占比36.6%,比上年(39.5%)下降2.9個百分點。
【/h/】2018年鄉鎮衛生院平均門診費用為71.5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上漲7.5%,比可比價格上漲5.3%。人均住院費用1834.2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上漲6.8%,比可比價格上漲4.6%。平均每日住院費用為285.3元。
【/h/】2018年,鄉鎮衛生院平均門診藥品費用(39.3元)占比55.0%,比上年(54.4%)上升0.6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730.7元)占比39.8%,比上年(42.2%)下降2.4個百分點。
06六.疾病控制和公共衛生。
(一)報告的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2018年報告甲、乙類傳染病306.3萬例,死亡23174人。報告病例數居前五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淋病、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占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92.2%。報告死亡數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結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日本腦炎,占甲、乙類傳染病報告死亡總數的99.3%(見表17)。
2018年我國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220.5/10萬,死亡率為1.7/10萬。
2018年,除絲蟲病外,全國無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和死亡病例,累計報告病例470.8萬例,死亡203人。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占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9.8%。流感、手足口病等感染性腹瀉疾病是報告最多的疾病,占丙類傳染病報告死亡總數的100%(見表18)。
2018年我國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338.9/10萬,死亡率為0.0146/10萬。
(2)血吸蟲病防治。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血吸蟲病流行縣(市、區)450個;263個縣(市、區)實現了消除、阻斷傳播和控制傳播,分別有124個縣和63個縣實現。年末晚期血吸蟲病患者29329人,比上年減少78人。
(3)地方病的預防和控制。截至2018年底,全國克山病病區縣330個,消除238個,控制73個,患者6600人。大骨節病病區379個縣,已消滅346個縣,控制21個縣,患者17.7萬人。缺碘縣2829個,缺碘縣2337個。全國有地方性氟中毒(飲水型)病區縣1049個,對照縣668個,病區村80011個,氟斑牙患者1333.3萬人,氟骨癥患者13.59萬人。地方性氟中毒(煤炭污染)縣171個,控制縣156個,氟斑牙患者1377.6萬人,氟骨癥患者9.22萬人。
(4)職業病的預防和控制。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職業健康檢查機構2754家,職業病診斷機構478家。2018年累計新增職業病23497例,職業病塵肺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19524例(其中職業病塵肺19468例),職業性耳鼻咽喉口腔疾病1528例,職業性化學中毒1333例,職業性傳染病540例,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331例,職業性腫瘤77例,職業性皮膚病93例,職業性眼病47例,放射性疾病17例截至2018年,連續16年組織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實施職業健康培訓項目。近10年來,累計培訓企業領導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430萬人次。
07 VII .婦幼健康與健康老齡化。
(一)婦幼保健。2018年孕婦產前檢查率為96.6%,產后訪視率為93.8%。與上年相比,產前檢查率上升,產后訪視率下降(見表19)。2018年住院分娩率為99.9%(市100.0%,縣99.8%),與去年持平。
2018年,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到91.2%,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89.9%,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見表19)。
(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根據婦幼健康監測,2018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8.4 & permil其中:City 4.4 & permil,農村10.2 & permil;嬰兒死亡率為6.1 & permil其中:City 3.6 & permil農村7.3 & permil。與上年相比,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見表20)。
(三)產婦死亡率。根據婦幼健康監測,2018年孕產婦死亡率為18.3/10萬,其中城市地區為15.5/10萬,農村地區為19.9/10萬。與前一年相比,孕產婦死亡率有所下降(見表20)。
(4)國家免費孕前優生計劃。全國各縣(市、區)普遍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為農村地區計劃懷孕的夫婦免費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檢查、風險評估、咨詢指導等孕前優生服務。2018年共為1131萬對計劃懷孕夫婦提供免費體檢,目標人群平均覆蓋率達到88.4%。篩查出的高危人群均接受了針對性的咨詢、治療和轉診服務,孕前落實了預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風險。
(5)促進老年健康服務與醫療保健相結合。2018年全國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設有老年病科的醫療衛生機構1519個,設有安寧療護(安寧療護)科的醫療衛生機構276個,65歲以上老年人占住院總人數的29.2%。《ldquo“十三五”規劃;健康老齡化計劃成功實施。在90個城市試行醫養結合。聯合工信部、民政部開展第二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工作,認定示范企業26家、示范街道(鄉鎮)48個、示范基地10個。
08八.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
(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據各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下同)報告,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設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2822個,監測26類13.5萬個樣品中的化學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在62914家醫療衛生機構設立監測點,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
(2)公共場所衛生監督。2018年,全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單位123.2萬個,從業人員675.2萬人。監督檢查公共場所173.5萬個,依法查處案件8.2萬件。
(3)飲用水的衛生監督。2018年,全國飲用水衛生(供水)監管單位8萬個,直接從事供水和管理的人員44.5萬人。飲用水衛生(供水)監督檢查達到13.4萬次。全國共有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監管單位5345個,從業人員11.4萬人。監督檢查了6470戶家庭的飲用水衛生和安全產品。依法查處飲用水及與飲用水相關的安全產品案件4244件。
(四)消毒產品中餐具、飲具的集中消毒和衛生監督。2018年,消毒產品監管單位5894個,從業人員8.75萬人。消毒產品監督檢查3.39萬次,抽檢樣品4037份,合格率96.6%。依法查處案件1933件。2018年,全國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4262家,從業人員4.4萬人。依法監管9754戶,查處案件1298件。
(5)學校衛生監督。2018年,全國被督導學校19.7萬所,督導檢查27.2萬次,查處案件4854件。
(六)醫療機構的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監督。截至2018年底,職業健康實際監督3392戶,監督覆蓋率78.4%,定期監督5616戶。依法查處職業衛生案件136起。放射衛生實際監督5.3萬人,監督覆蓋率86.0%,定期監督8.2萬人。依法查處放射衛生案件6159起。
(7)醫療衛生、血液安全和傳染病防治的衛生監督。2018年,依法對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實施衛生行政處罰2.88萬人次。無證行醫行政處罰1.92萬。依法對采供血機構實施行政處罰122起。依法查處傳染病防治案件5.3萬起,其中依法實施衛生行政處罰案件5.3萬起。
(8)計劃生育監督。2018年,全國共監督單位2.02萬個,計劃生育監督檢查2.38萬次,依法查處案件1026件。
09 IX .人口和家庭發展。
(一)普及二胎政策穩步實施。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二孩比例保持在50%左右,性別比繼續穩步下降。積極推進婦幼衛生服務,加強出生全程服務,扎實推進婦幼設施建設。應配置婦幼設施的公共場所配置率達到88.3%,階段性目標順利完成。協調相關部門推動托幼、學前教育、就業、住房、稅收等相關經濟社會政策與生育政策相匹配。
(2)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進一步推進。積極推進計劃生育信息互聯互通,開展網上登記。多個證書的組合& rdquo,一次性登記,全程服務,網上出生登記率超過90%,實現& ldquo最多運行一次& rdquo。開展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積極推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均等化。
(3)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2018年計劃生育獎勵和援助& ldquo三個系統& rdquo累計完成投資190.1億元,比上年增加31.6億元。計劃生育專項救助制度惠及西部地區124.7萬人。少生孩子,快速致富。該項目惠及19,000個家庭。
【/h/】注:救助總人數不包括子女較少且快速致富的人數,子女較少且快速致富的救助人數為數萬人;對獨生子女殘疾和死亡的家庭給予特別援助。
評論:
(1)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其他機構。
【/h/
(3)民營醫院是指公立醫院以外的醫院,包括合資醫院、股份制醫院、民營醫院、臺港澳投資醫院、外資醫院等。
(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街道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門診部、診所(醫務所)。
(5)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健康教育機構、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機構、衛生計生監督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
(6)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是指由衛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兵團等行政部門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
(7)中醫醫療衛生機構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學的醫院、門診部、診所和科研機構。
(8)衛生人員包括衛生技術人員、鄉村醫生和衛生工作者、其他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根據在職職工統計,包括在編制、合同制、再就業和臨時就業半年以上的人員。
(9)衛生技術人員包括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藥師(醫師)、技師(醫師)、衛生計生監督員(含取得衛生監督員證的公務員人數)、其他衛生技術人員。
【/h/
(11)注冊護士是指取得注冊護士證書并實際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不包括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但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
(12)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全科醫生、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按常住人口計算。
(13)平均預期壽命是指在各年齡組死亡率保持在目前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一批新生人口能夠存活的平均年數。數據基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生命登記數據和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普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