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李亞紅)北京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14日表示,北京新一輪醫改將把財政投入重點從“保供給”轉向“補需求”,逐步加大醫保投入,合理調整醫療機構直接投資。這意味著財政投入將從過去以支持醫療機構、按人頭補償為主,向醫保多元投入轉變。只有提供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多的患者,醫院才能獲得醫保補償。
14日,北京市醫改辦發布《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近年來,雖然北京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快速增加,但不少公立醫院仍感到“補償不足,甚至虧損”。
“由于目前直接投資的方式是養醫院,按人頭補償,財政投資的效率不高。”韓曉芳表示,另一方面,北京市醫保資金使用效率不高,醫療機構超處方、超檢查等不規范診療行為“吃掉”了大量醫保資金,導致醫保資金短缺。
韓曉芳認為,政府的責任是“保基本”,即滿足群眾的基本醫療保障。政府在履行“保基本”責任時,可以直接設立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相應的基本醫療服務,也可以為患者購買合適的、高質量的基本醫療服務。指出財政改革、逐步加大醫保投入,可以讓患者選擇合適的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醫療機構只有贏得患者,才能獲得醫保補償,有利于鼓勵醫療機構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此外,北京已經十多年沒有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了。一方面,醫療服務價格極低,無法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另一方面,藥品、耗材、檢查等都有很大的價格水分,也存在過度檢查、大處方等問題。韓曉芳介紹,北京將改革醫療服務價格。總的原則是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充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值的理念,從而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降低藥品、耗材和檢查價格。改革后,將從利益機制上遏制高值耗材的過度用藥、過度檢查和過度使用現象,提高醫療質量和安全性,合理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