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佛山市:發展中醫藥產業打造嶺南中醫藥名城2015年10月13日01:45來源:人民政協。
[font size]
本報訊(記者通訊員高鄭靜)傳承四百年,廣東佛山市作為“嶺南瑤族”,享譽全國。如何挖掘傳統優勢,讓中醫藥文化產業成為佛山的金字招牌?近日,第十一屆CPPCC佛山市第十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召開。經過三個多月的調研,發布了《佛山市加快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調研報告》。報告建議,在制定全市“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時,應將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通過建設“兩園”和“一路”,即中醫藥文化園、中醫藥產業園和中醫藥文化旅游線路,佛山將努力成為嶺南中醫藥名城。
CPPCC研究團隊通過與佛山市文光新區局、市衛生規劃局、市旅游局等部門座談,發現佛山尚未摸清該市中醫藥文化資源的基本情況,對佛山古代醫藥遺址和名醫故居的研發力度不足。“其實這些文化資源都是可利用的產業資源,比如王老吉年產值250億元,這就是中醫的文化衍生。除了醫學,我們應該更多地思考它的文化。”在這次常委會會議上,常委、佛山民間藝術學會理事謝的一句話引起了共鳴。
對此,調研報告建議,由市文化部門牽頭組織,動員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摸清佛山中醫藥文化資源“家底”,做好保護工作。通過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和原創思維,可以開發和利用寶貴的中醫藥文化資源。
2006年,《中共佛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醫藥發展的意見》出臺,提出“將‘佛教醫學’的推廣和推廣與旅游、粵劇、武術等佛山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展現佛山源遠流長的‘佛教醫學’文化和現代‘佛教醫學’的新發展”。然而,佛山的中醫藥文化旅游還沒有發展起來。
報告建議,佛山應整合中醫藥醫療機構、中醫藥企業、名勝古跡、博物館、中醫藥文化產業園、藥膳食療館等資源。,其中突出中醫藥文化元素,并開發出特色鮮明的中醫藥文化旅游路線。
研究團隊還發現,佛山大部分中藥企業都面臨著發展用地不足的瓶頸。CPPCC市民族委員會委員鄧海軍說:“佛山人對中醫藥的需求很大,所以佛山可以集中力量建設一個產業園,形成一條中醫藥街、一條中醫藥街、一條中醫藥保健街,提高中醫藥產業的規模和集約化發展水平。”報告還提出了一些建議。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率管理”的標準,規劃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中藥產業園。
據了解,研究報告初稿出來后,CPPCC多次征求專家學者、CPPCC委員、相關部門、中醫醫院、協會、醫藥企業等意見,并召開咨詢會,反復修改完善。在研究報告的起草和修改過程中,CPPCC董事長楊曉光專門聽取了研究組的匯報,對研究報告進行了審閱,并提出了修改建議。8月25日,CPPCC召開委員長會議進行審議和討論,并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報告。前后修改了7個稿,最終形成了提交常委會會議的研究報告。
會上,佛山市副市長王玲表示,中醫藥是經濟、健康、文化資源,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競爭要素。下一步,佛山將研究打造全市國民經濟創意產業,打造中醫藥健康生產旅游基地,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
(來源:人民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