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雖然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進步很快,但國家層面的兒童大病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這是記者從7月22日發布的《中國重疾兒童醫療保障和社會救助分析》報告中了解到的。報告稱,目前大病兒童醫療保險面臨三大挑戰。首先,重大疾病基本醫療保險實際報銷比例有限,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尚未廣泛實施,個人負擔較高。數據顯示,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為20% & mdash;45%,醫療費用超過20萬元的疾病實際報銷比例將更低,70%以上的參保農民和參合居民仍未納入可提供大病醫療費用二次報銷的城鄉大病醫療保險。其次,由于兒科醫療資源的短缺和不平衡,兒童異地就醫非常普遍。但縣級醫保與異地就醫需求之間存在矛盾,導致報銷比例進一步降低,就醫和報銷過程非常復雜。目前我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有15.8萬人,占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3.9%,與兒童占總人口16.5%的比例不匹配。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幾乎所有三級以上醫院都位于市級以上城市。
流動人口保險制度建設滯后,數千萬流動兒童醫療保險問題突出。據統計,2012年,中國0 & mdash17歲城鄉流動兒童約3581萬人,其中跨省流動兒童1078萬人。流動人口的參與率只有44%,因為我國實行& ldquo看病前先付錢& rdquo這些不參加醫療保險的孩子一旦生病,就要承擔所有的醫療費用,如果不能籌集費用,就不能接受治療。
在政府設立的醫療保險制度仍難以充分保障的背景下,基于社會資源的慈善救助成為解決重疾兒童醫療問題的重要補充資源。報告中建議完善醫保政策,包括優先提高兒童重大疾病報銷比例和封頂線,優先將兒童慢性病和需要大額門診費用的兒童重大疾病納入特殊疾病大規模門診統籌;推廣上海、北京等地經驗,建立兒童互助基金;加大對慈善救助的資金支持,建立大額資金集中投入機制,形成大病救助骨干項目;建立聯合援助合作平臺;探索建立慈善救助聯合工作示范區。在一些醫療保險基礎較好、制度探索先進、慈善組織發達的地區,或者人口相對較少的地區,慈善組織共同在這些地區建立全覆蓋機制。
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呼吁加強兒童大病救助合作,政府采購持續加大對兒童大病救助的支持力度,呼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他建議建立大額資金集中投入機制,搭建兒童大病慈善救助聯合平臺,推動資源信息共享,建立政府主導、公益組織協調、全社會參與的兒童生命健康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