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傳承千年的中醫藥,具有醫藥、經濟、文化、安全、生態、科技等自主創新的戰略特點和價值。專家建議將中醫藥發展納入國家戰略,充分挖掘中醫藥這個偉大的寶庫,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洪光近日在“傳承與發展2015廣安創新論壇”上表示,針對當前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西快中慢”現象,建議將中醫藥發展納入國家戰略,建立中國特色的基本醫療制度, 其在醫療保險上可由政府保障、人民負擔得起、可持續,努力以“中國風格”解決世界性的醫改難題。
他說,中醫藥涵蓋一、二、三產業,具有增進人民健康、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的多重功能,前景廣闊。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研究組組長光博士指出,構建中國特色的人民健康保障體系,是一項十分必要和緊迫的重大國家戰略,對促進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具有深遠意義。
有受訪專家認為,中醫發展的長遠目標應該是中醫與現代中醫并舉,提升創新能力,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改進醫療模式,建立健全“健康為本、中西醫并重、防治結合、為患者提供醫療”的支撐“中國夢”的健康保障體系。
為此,王洪光、陳麒光、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安徽中醫藥大學校長王健、云南白藥集團總經理尹品堯、京崔月犁中醫藥研究中心負責人張小童提出以下建議:
按照“中西醫并重”的方針,結合“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加強中醫藥中長期發展戰略頂層設計,確立中醫藥在人民健康保障體系中“病前領先、病中協同、病后核心”的戰略定位。
加快中醫藥立法,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獨立垂直的中醫藥管理體系,解決省級以下專職管理隊伍不足的問題。同時,修訂了一些限制中醫藥發展的法律法規,在執業資格準入、職稱評定、人才培養、新藥審批等方面給予更加寬松的政策。
要完善大學教育、教師教育、家庭傳承、自學等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教育培訓體系。要以全體中醫藥工作者的傳承為基礎,著力傳承名老中醫的學術經驗,重視民間醫學和民族醫學的傳承發展,確保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
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結合重大新藥創制實施,建設中醫藥和現代中藥科技和產業強國,打破化學合成西藥的全球壟斷。
加強中藥材、中成藥、中藥材處方、中藥材診療方法等知識權益保護。,要把中藥材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國際競爭力優勢,從容應對國外藥企利用中藥材進行植物化學品研發和返銷的潛在威脅。同時,要把中藥材作為國家戰略資源,摸清家底,提高質量,合理利用。
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總體戰略部署,制定實施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規劃,以中醫藥為“文化名片”,在沿線國家開展雙邊、多邊合作,提升中國對世界的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社會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度。
此外,在中小學開設中醫科普必修或選修課,積極推動全國13億多人形成“學用中醫”的良好社會氛圍。
陳麒光強調:“沒有中醫的復興,就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復興;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復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記者李斌、楊步躍、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