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杜燕)北京計劃在未來5至8年內建立金字塔形的醫療服務體系,讓更多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從大醫院轉入基層醫療機構,得到合理滿意的治療。
14日,北京正式發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北京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意見》是北京市未來5至8年醫改的總體設計,將作為確定醫改年度任務、推進未來各項專項改革的依據。
她指出,根據《意見》,北京將逐步建立“金字塔”式垂直醫療服務體系,即國家重點學科、臨床重點專科和醫療中心將主要承擔醫學科研和高層次人才培養任務,區域醫療中心將主要承擔區域內急重癥救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主要承擔常見病、慢性病和重癥康復、疾病防控、健康促進等功能。
她表示,財政、醫保、價格、人才、藥品等各項政策措施,將著力建立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制度,讓更多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得到合理滿意的治療。
談及公立醫療機構人事薪酬制度嚴重滯后,韓曉芳指出,北京將逐步建立適應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建立體現醫療衛生人員價值的薪酬制度,使醫療衛生人員從“單位人”轉變為“專業人”。
她表示,北京市公立醫療機構將實行全員合同聘用制度,實行崗位管理,實行同崗同工同酬;建立全日制、非全日制等多種用工形式并存的用工制度,與醫務人員簽訂非全日制用工合同,約定服務時間和相應的報酬、待遇、責任。
韓曉芳強調,北京還將完善醫療執業保險制度,實施強制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技術是一項技術性工作,它與風險密不可分。一旦發生相應的風險,職業保險將解決相應的賠償和責任問題,發揮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此外,《意見》指出,北京將建立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體系。韓曉芳表示,未來,政府辦醫療機構將定位于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嚴格控制和合理降低政府辦醫療機構規模和標準,在新型醫療資源開發中優先考慮社會醫療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共有醫療機構9984家,其中社會辦醫療機構3735家,占比37.4%;醫院647家,其中民營醫院374家,占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