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2月10日,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為1例反復心臟驟停患者成功實施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這在我市尚屬首次,填補了該技術的/【/k0/】空白。
為患者成功實施ICD植入術。
前不久,60多歲的李女士到市人民醫院就診。在過去的半年里,李女士經常感到虛弱,平時心率緩慢,暈厥反復發生。心電圖監測提示室性心動過速和室顫。此前,她在多家醫院進行過數次除顫,各種藥物治療均無效。
經過多次會診,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等專家認為,李女士是非常高危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她的情況非常危急,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實施ICD植入術。
“由于ICD植入手術程序復雜,要求精準,術中易誘發心室顫動,存在一定風險,而ICD安裝后能否正常工作關系到術后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整個手術的參數,尤其是除顫電極植入,要求極高,這對外科醫生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當然,在壓力和患者生命之間,我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挽救患者的生命。”2月15日,劉告訴記者。
與家人溝通后,2月10日上午,在市人民醫院介入科心內科、導管室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下,用了一個多小時,為李女士成功植入了一個ICD。目前,患者體內的ICD工作狀態良好,李女士正在康復中。
“手術后感覺很好,可以下地走路了。”2月15日,記者在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見到李女士時,她面色紅潤,精神狀態非常好。
填補了我市ICD植入的空空白。
據劉介紹,是一款集起搏和復律于一體的植入式心律失常治療儀,具有安全可靠的復律特點。當患者出現嚴重室性心律失常時,ICD采用抗心動過速起搏、低能量和高能量電復律,經電極感知和識別后,快速阻止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發作,從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像便攜式心臟病專家一樣,ICD可以隨時快速診斷和治療猝死高危患者的突發心臟病,有效避免猝死,挽救患者生命。
市人民醫院為李燦女士安裝的ICD長達10年,是目前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新起搏器,全國安裝不超過10個,為我省首例。
心臟驟停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
早發現早治療。
2003年6月27日,喀麥隆國腳伏在聯合會杯上去世。2004年4月19日,全球快餐巨頭麥當勞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坎塔羅在家中突然去世。2007年7月20日,40歲的知名律師、廣東省人大代表嚴突然暈倒在廣州花園酒店會議廳平臺上,搶救一個多小時后被宣布死亡……這些名人的死因都是心源性猝死。
據相關專家統計,我國心臟性猝死的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發病率分別為44.6/10萬和39/10萬。直到心電監護技術的應用,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尚不清楚。經證實,大多數院外心臟驟停患者是由心室顫動引起的。大多數患者(80%以上)首先出現室性心動過速,并持續惡化,出現室顫。由于心室顫動的自發恢復非常罕見,從衰竭到除顫的時間是決定心臟驟停患者生存的最重要因素。
院內心臟驟停患者死亡率很高(高于75%),主要原因是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除顫治療。ICD為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法,開辟了新的治療領域。體內自動除顫器可在心律失常10 ~ 20秒內進行電擊除顫。該裝置可有效應對自發性室顫,感知危及生命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預防心源性猝死。
“想要有早發心臟病家族史的人,一定要來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因為這種病很危險,一個小時內不及時治療就會死。”劉說,所謂的早期心臟病家族史,是指家族成員在40歲以前患有心臟病的人。(李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