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通過政策傾斜,人才、技術、資源下沉到基層,有利于形成分級診療體系,引導群眾合理就醫。(新華社)
財政投入向縣級公立醫院傾斜,各級定點醫療機構間報銷比例提高,縣級醫院重點“保基本”...未來五年,我市將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通過實施財政投入、醫保支付、醫療價格、人員和績效考核等“五個差異化”政策,將人才、技術和資源下沉到基層,助推縣級公立醫院發展,形成分級診療體系。(張艷紅)
財政投入向縣級醫院傾斜。
2015年至2020年,市、縣政府將設立固定補助資金。在確保提高“兩個比例”(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例和衛生投入占政府投入的增長比例)的基礎上,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萬元市級公立醫院專項投入,逐年增加。
財政投入向縣級公立醫院傾斜,各級政府對區域內不同等級、類別的醫院實行差別化投入政策。縣級公立醫院硬件投入由政府承擔,人員基本工資由財政支持。建立常態化醫療費用補助機制。市級公立醫院硬件投入由政府承擔,日常運營費用由醫院承擔。市財政設立固定補助資金,加大對市屬公立醫院的投入。
開放各級醫院報銷比例。
我市在醫保支付方面也實行差別化政策,提高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醫保報銷比例,市級醫院和三級醫院自付比例較高。
據悉,我市將在總量控制下,完善按月預付、按病種付費、按服務單位付費等多種復合支付方式。2015年,有條件的縣(市、區)將選擇20種以上病種開展單病種付費結算試點。落實差別化支付政策,拉大鄉鎮、縣、市、市以外四級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差距,進一步向基層傾斜;有條件的,城鄉居民應當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免費使用一定量的基本藥物,推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普通門診使用基本藥物取消免賠額線、醫療聯合體轉診取消二級免賠額線的做法。
建立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居民醫保籌資增長機制。全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年度人均籌資標準高于國家最低標準10%以上;石獅、晉江等經濟相對發達、醫療消費水平較高的地方,要在落實全市統一報銷政策、統一支付標準的情況下,適當提高地方財政補貼的分擔比例。
開放各級醫院的服務價格。
日前,我市印發《泉州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將提高醫療、護理、床位、中醫藥服務等高新技術勞務價格,降低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和體檢價格。
同時,盡量拉大全市不同級別、檔次醫院之間、不同醫療技術水平醫生之間、不同技術難度、不同風險等級醫療服務項目之間的醫療服務價格差距;并建立常態化價格調整機制,及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放開一批由醫療機構根據市場情況自主制定的非基本醫療和個性化服務項目價格。
擴大醫院人員的自主權。
我市將現行公立醫院設置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允許公立醫院在合理核定的設置范圍內自行安排設置計劃。對于符合《公立醫院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要求的人才,可以采取直接考核、聘用的方式,由公立醫院研究決定擬聘人選,也可以采取專門公開招聘的方式,從高等院校招聘人才。
完善以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為主要內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同等條件下試行編外人員崗位管理制度。同等條件下,編外員工在崗位、工資、職稱評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待遇相同。,并按要求參加社會保險。
適當提高公立醫院高級職稱崗位結構比例,統籌管理已取得市級公立醫院博士學位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和縣級公立醫院碩士以上學位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崗位,不占用本單位崗位;鼓勵醫療技術人員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推動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師有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經歷。
探索實施鄉鎮衛生院院長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年薪制。
社會滿意度被列為考核指標。
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評價體系重在保障“公益性”和“基本保障”,市級公立醫院重在發揮區域龍頭帶動作用,提升整體醫療水平。控制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質量和社會滿意度是主要的量化考核指標。
院長績效考核,以公益性實現程度、運行效率、群眾滿意度為重要指標,考核結果與院長任免、獎懲等掛鉤。醫院工作人員績效考核以所提供服務的數量、質量、技術難度、患者滿意度為重要指標,考核結果與崗位聘用、績效分配、晉升晉升、第一、第二的評價掛鉤。
(責任編輯: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