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吳華李維山。
2月16日,春節將至,部分企業已經開始為即將到來的長假做最后的準備。但在安徽省太和經濟開發區的醫藥產業園和巴伯靈文化產業園,一些全新的醫藥生產設備正在全速運轉,數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工廠也在加緊建設。
2013年初,太和縣啟動醫藥產業園建設項目,企業又投資8000萬元在園區內建設瑞邦藥業有限公司,專業從事薄荷、麝香香料的提取加工。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產1000噸優質合成香料——金槍魚麝香,年銷售收入1.7億元,利稅近4000萬元。
核心企業是華源醫藥。
生物醫藥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已被安徽省政府確立為阜陽第一產業,太和開發區是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承載區。瑞邦藥業的成功經驗只是泰和縣醫藥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生物醫藥產業之所以能成為太和開發區的核心產業,主要得益于國內最大的醫藥商業流通樞紐安徽華源醫藥。
安徽華源藥業有限公司是華潤醫藥集團旗下的現代化國有醫藥企業,總部位于安徽省太和縣。目前,公司在全國擁有30家子公司和數萬名員工。擁有2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倉庫,藥品日庫存值16億元,公司內分布著4000多家藥廠的6萬多種藥品,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經營格局,銷售市場被視為國家醫藥業務的“晴雨表”。2011年4月8日,習近平考察安徽華源醫藥,對華源醫藥的發展及其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14年公司銷售額突破200億元,上繳稅金1.62億元,兩項指標再創新高。
近年來,泰和經濟開發區依托華源醫藥為平臺,圍繞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生物醫藥生產基地的發展目標,不斷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吸引了以華潤集團、京粵康藥業、貝克聯合藥業、濟南德信佳生物科技為代表的一大批醫藥生產和R&D企業。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投產醫藥企業6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家,產值過億元企業15家。2014年醫藥企業產值突破50億元,上繳利稅近6億元。
生物醫學島
為全力推動醫藥產業整體發展,太和經濟開發區適時謀劃“太和生物醫藥島”項目,著力打造華東最大、全國最重要的醫藥生產R&D基地。“開發區現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個,新藥研發人員2名,專利技術183項,博士14名,博士后研究中心1個。打造集醫藥研發、生產、展示、銷售為一體的生物醫藥島是可能的。”太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局長武文說,太和縣目前有薄荷、桔梗、黃蜀葵、板藍根等中藥材20多萬畝。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即將建成的滬杭高鐵太和站,太和經濟開發區規劃實施了12平方公里的“生物醫藥島”,走“產城融合”的發展道路。
太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尚表示,在生物醫藥發展中,太和開發區將著力打造好平臺,打造優秀載體,作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開始了申請國家新型工業化生物醫藥示范基地的工作。投資25億元建設高端科技企業孵化器——中科生物醫藥創新基地,規劃生物醫藥R&D、中試樓、標準生產廠、藥物檢測檢測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等。目前,一期15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已開工建設。談判項目包括新城疫病毒抗血清項目、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HIV抗體項目、越洋公司藥物緩釋系統研發項目。
開發區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HKUST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成立科泰生物醫藥聯合實驗室,聯合申請安徽重組蛋白藥物共性研究所(省教育廳)、安徽重組蛋白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科技廳),為泰和藥業的可持續發展創新提供高端技術研發平臺。
配送中心輻射全國。
在政策支持方面,太和縣出臺了《關于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鄭泰〔2012〕19號)和《中共太和縣委太和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意見》(太發〔2012〕3號),鼓勵企業創新發展。
此外,太和經濟開發區還將依托全國最大的發制品原料集散地,編制一個總體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的發文化產業園,全面整合城關、馬集、吳興等鎮交付產品加工企業,走產業集聚發展之路。目前,一期10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正在建設中,包括國內最大的發制品原料供應商安徽金瑞祥發制品有限公司在內的7家企業已開工建設。
尚表示,生物制藥和毛發制品是泰和的兩大支柱產業,生物醫藥島和毛發文化產業園的建設是為了彌補過去產業鏈短、集中度低的現狀,努力打造全國范圍的醫藥配送中心和中高端毛發制品加工貿易的國際領先聚集區。“從惠邦香料到聚邦香料,再到瑞邦制藥,我公司始終將泰和醫藥產業園打造為旗下旗艦產品的核心工廠。”安徽瑞邦藥業有限公司建設項目負責人喬波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