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關鍵詞:醫療器械、監管、高端醫療器械、食品藥品監管。
2013年,醫藥巨頭紛紛嘗試新藥研發,風險投資公司開始轉向生物醫藥投資。監管機構加大新藥開發的技術認證和認可評估,引領全球醫藥改革。近日,美國著名的弗瑞思貝泰克評選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最具影響力的22人。其中一些來自輝瑞、強生、諾華和默克等老牌制藥公司,一些來自Illumina、Calico等新興公司,一些來自石三和高盛等風險投資機構,還有一些來自FDA。最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SAIC)局長張茂也在名單上,而且他是其中唯一的中國人!
激烈的生物技術選擇標準:生物產業領導地位。
什么是生物產業領導力?和其他行業一樣,生物醫藥行業也有全球有影響力的人。
領導力不僅體現在管理能力上,還體現在影響力上。要真正影響一個行業,就要探索行業認可的新方法,或者在全球同行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在這個千變萬化的多元社會,隨著全球化的加劇,舊的營銷規則正在被打破,R&D創新成為醫藥企業發展的靈魂。
打擊虛高藥價能否顛覆行業未來?職業經理人的新舉措能否打破“醫療腐敗”的魔咒?醫藥改革者如何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多米諾的連鎖反應阻止了業內人士重新審視行業的未來趨勢。
弗瑞西博泰克選擇的榜單可能暫時不是行業內的正能量,但不代表不可能。在過去的2013年,哪些人物和公司在改革、創新、公關方面表現突出,在業內引起轟動?
張茂:中國新醫改引擎。“正派、簡單、直言不諱、開拓創新。”中組部副部長李建華評價張茂。
2003年5月,非典在北京肆虐,張茂被任命為北京市防治非典聯合工作組醫療隊隊長,并在政治履歷中首次觸及醫療衛生領域。似乎是命中注定,但這種“天意安排”并沒有想為他未來的醫改埋下“伏筆”。
2006年6月,張茂從北京市副市長調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此時恰逢全國討論醫改。他分管的社會發展部是參與醫改方案起草制定的職能部門,所以張茂作為國家發改委參與醫改的主要領導之一,親自負責“新醫改”。在多次采訪中,張茂表示“抗生素濫用是個大問題。”
參與新醫改方案制定期間,曾赴河南新鄉、安徽蕪湖、江西九江等地進行醫改調研。同時,有專家認為,他在國家發改委的經歷也能讓他在紛繁復雜的醫改中更加游刃有余。新醫改預計未來三年投入8500億元,實現全面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目標。
猛生物對張茂的描述。
威猛生物寫道,張茂是資深經濟學家,有足夠的政治背景和資歷。1954年出生,從北京玻璃總廠起步,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管理經驗。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1月,任北京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副市長,因40多歲的年紀,被媒體視為北京政壇新生代。后來在整頓“黑車”“黑出租”活動中,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5次暗訪“黑出租”市場,行政作風轟轟烈烈。2006年至2013年,張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歷任衛生部部長,黨的十八大代表,是掌握中國醫藥產業命脈的非常重要的人物。
張茂在中國進行重大醫療改革的目標是讓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能夠提供更加公平、均衡的醫療服務。
隨著中國加大各行各業的反腐力度,2013年7月,當舉報者聲稱葛蘭素史克利用4.89億美元的賄賂基金鏈接旅游賄賂官員時,這無疑引起了時任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SAIC)黨委書記、局長張茂的注意。公安部一則通知成為國內外醫學界的重磅炸彈: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簡稱GSK China)部分高管涉嫌嚴重商業賄賂等經濟犯罪,已被依法立案調查。
隨后,國家公開調查了葛蘭素史克等外資公司的賄賂指控,葛蘭素史克員工被圍捕拘留,央視公開披露高管在華受賄犯罪,葛蘭素史克市場部高管阿巴斯·侯賽因道歉,賽諾菲、EliLilly、Novartis均參與調查...而根據最新消息,去年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消息。
通過張茂等國家工商總局人員的大力調查,葛蘭素史克第三季度在中國的銷售額下降了61%,在中國的銷售額僅占總銷售額的4%。此外,賄賂案件也給其他外國公司在中國的仿制藥銷售市場帶來了負面影響。此外,該公司違反《反海外腐敗法》(FCPA)也導致美國支付了一些額外費用。
作為中國醫改第一人,張茂欣慰的是,在中國不透明的體制下,醫藥代表直接賄賂行政部門的醫生和個人是公開的秘密,很難確定醫藥行業哪個部門獲得的利益最大。作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SAIC)局長,張茂仍然把藥品價格調查作為工作的核心目標。人們討厭外國公司的賄賂和高級官員的腐敗,重大的醫療改革將給國家醫藥工業的振興帶來希望。
在國內藥品成本基數較大的情況下,多次強調要采取宏觀調控,控制“專利危機和價格挑戰”。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規模估計高達1萬億美元。(Bioon.com生物谷)
(責任編輯:李樹恒)也可以這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