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名醫郵箱:
10月份經歷了一次甜蜜而艱辛的懷孕后,我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但是我發現自己在分娩后出了很多汗,這讓我全身都很粘,很不舒服。婆婆說:“產后出汗是生完孩子身體虛弱引起的。只是彌補一下。”于是,我買了各種補品。但多汗癥的現象并沒有明顯改變,上周出現了皮疹、口臭、失眠等癥狀。請問產后出汗是怎么回事?真的是產后虛弱引起的嗎?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林女士
答:羅,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后康復科主任。
從醫學角度來說,產后出汗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正常的生理調節現象,實際上是由母體代謝引起的。我們知道,孕婦懷孕后的循環血量比懷孕前增加,主要是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同時,隨著激素水平的提高和物質能量代謝的加快,大量的水和鈉鹽殘留下來,以滿足母親懷孕后的需要。孩子出生后,母體代謝活動和內分泌活動明顯減少,身體不再需要那么多循環血量,直到分娩后2-3周才會恢復到非妊娠狀態,留存的水分是多余的。因此,人體會啟動調節機制,排出多余的東西。
人體排泄水分的方式可以通過泌尿系統從尿道排出,也可以通過出汗從皮膚表面排出。所以產褥期不僅尿量增加,皮膚中汗腺的分泌也更加旺盛,出汗也更多,尤其是在睡覺和醒來的時候。但一段時間后,體內多余的水分排出后,這種出汗現象會逐漸減少,分娩后1周左右會逐漸自行改善。
民間有一些說法認為產后出汗是產后身體虛弱引起的,所以女性要多補充。確實,由于分娩時排出大量體液,女性應補充一些高熱量、易消化的液體或半液體食物,產褥期早期多喝湯也有利于乳汁分泌。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是根據自己的體質循序漸進的進行化妝,補藥的量要適當,尤其是產褥期初期。為了更好地促進子宮收縮和惡露排出,減少產后并發癥,應注意清淡飲食。否則,由于剛生完孩子的新媽媽消化系統還比較虛弱,很容易引起腹痛腹瀉,或者引起乳房充盈過度,可能會引起腫脹疼痛,甚至并發乳腺炎。而且,如果需要喂奶的新媽媽太油膩,寶寶吃奶后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
但如果產后一周,出汗的癥狀仍未逐漸緩解,但仍在不知不覺中持續出汗,則稱為“產后自汗”或“產后持續出汗”。或者出汗發生在晚上睡覺時,汗出濕衣服,而醒來時,則是“盜汗”。產后自汗或盜汗需要住院治療。(記者莫冠亭通訊員林)
(責任編輯: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