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原標題:東莞“醫委會+醫療責任保險”合力化解醫療糾紛。
■圖為醫學委員會辦公地點本報數據圖。【/h/】昨日,市法工委牽頭,聯合市衛計委、司法局、公安局對東莞市醫委進行實地考察,并召開東莞市醫委工作座談會。
【/h/】記者從會上獲悉,從本月中旬開始,東莞將正式實施“醫調委+醫療責任保險”模式,預計10月15日正式成立案件管理中心,保險機構將派員入駐東莞市醫調委參與醫療糾紛調解。屆時,醫委會成功調解醫療糾紛后,賠償金額將由醫院購買的醫療責任保險承擔。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鄧志廣,副市長于立軍參加檢查座談。
重大醫療糾紛數量連續兩年下降。
【/h/】市醫委主任梁介紹,2015年1-9月,東莞市醫委共受理調解醫療糾紛案件246件,同比下降9.9%,其中勸導和利益投訴50件,受理立案171件,調解協議167件,同比下降1件,當事人滿意率100%。
【/h/醫委會成立以來,全市重大醫療糾紛數量連續兩年明顯下降。
【/h/】同時,梁介紹,今年1-9月,調解案件索賠總額6756萬元,結案總額599萬元,很好地維護了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第三方調解機制的調解效率和社會公信力不斷提升。
“逐案看”,預防的效果比調整更重要。
【/h/】座談會期間,對東莞市醫學調劑委員會“調防結合,防重于調”的工作思路和行動表示認可。
【/h/】據介紹,為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領導的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意識,提升其防范和處理醫療糾紛的能力,市醫委會積極配合市衛生和規劃局開展“全市公立醫院院長到市醫委會執業活動”。
【/h/】今年4月至9月,全市39名院長分批赴東莞市醫委完成實踐活動。通過此次活動,加強了醫委會調解員與醫院領導的溝通,使醫院領導充分了解了醫委會的運行模式,推動其從轉變醫院管理者身份為獨立第三方調解的角度反思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對加強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
梁表示,今年以來,市醫委認真總結調解處理案件糾紛的成因和規律,將法律法規與臨床工作緊密結合,編制制作了《醫療糾紛原因分析及防范建議》專題講座PPT。4月以來,調解員深入25家醫療機構,以“一案一說”的形式,向醫務人員宣講我市典型案例。
目前,這一系列行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據市醫委的調解數據,與今年第二季度相比,上報的糾紛數量從95件減少到76件,降幅達20%。糾紛后患者過激行為的案例從7起減少到4起,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減少糾紛、增強醫生處理糾紛能力的效果。
醫療調整委員會+醫療責任保險探索醫療糾紛解決。
【/h/】座談會透露,目前東莞各大公立醫院均購買了醫療責任保險,并形成了全市統一的醫療責任保險投保方案。根據這一計劃,保險機構設立的病例管理中心將進駐市醫保委,與市醫保委在同一地址開展工作。
根據設計,案件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參與醫療糾紛案件。一旦案件調解成功,醫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案件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將根據醫療責任保險快速賠付。
【/h/】聽取上述工作匯報后,于立軍表示,莞醫委工作成效顯著,我市醫療糾紛連續兩年穩步下降,每年都有突破,特別是今年通過醫療責任保險等措施從源頭上預防醫療糾紛的做法,以及醫院院長來醫委的做法。
于立軍指出,在醫療責任保險與醫委會工作的銜接中,要理順關系,做好頂層設計,確保解調結果順利實施,防止出現壓賠、緩賠的情況。
鄧志廣強調,醫患糾紛仍然是全國突出的社會矛盾之一。目前,東莞市醫委會作為解決醫療糾紛的第三方機構,已進入運行第三年,取得了顯著成效,使東莞解決醫療糾紛的水平和能力位居全省前列。他希望東莞市醫委會繼續積極探索調整與補償相結合的模式,探索具有東莞特色的醫療糾紛預防調解機制,形成東莞經驗,樹立東莞品牌。
根據安排,案件管理中心將于10月15日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