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東方。com月4日消息:據《晨報》報道,朱曉在上班途中被送快遞的小李打傷,朱曉被認定不負責任。之后,朱曉要求小李的物流公司賠償,但公司以小李不是他們公司招聘的員工為由拒絕賠償。因此,朱曉起訴物流公司和小李共同要求賠償醫療費、傷殘賠償金等損失。昨日,記者從嘉定法院獲悉,物流公司最終獲得朱曉醫療費和傷殘賠償金共計15萬余元的賠償。
2012年8月24日,小李駕駛電動車送快遞時與朱曉相撞。交警認定小李轉彎時不讓他直行后,他對事故負全責。事后,經過醫院檢查,朱曉是粉碎性骨折,住院19天。2013年1月,朱曉被司法專家評定為10級殘疾。住院期間,小李支付了1.3萬元治療費。朱曉認為小李是物流公司的員工,是履行職責的行為,因此物流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遂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
但公司認為小李不是他們的員工,不愿意承擔賠償責任。為證明小李與公司無關,公司申請證人孟曉出庭作證。
孟曉介紹,他從2012年7月開始承包物流公司的快遞義務,沒有收到工資。根據外包協議,報酬按照交付量計算。雖然他的社保是物流公司交的,但是錢是他自己交的。小李是他招聘的員工,與物流公司無關。
法院認為,經營快遞的義務對注冊資本要求較高,孟曉不符合要求,不具備經營快遞業務的資質。物流公司所謂的“承包”孟曉快遞義務,其實是公司內部的一種管理模式。所以要認識到小李是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因其履職造成的任何損害都要由物流公司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