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10月31日上午,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首日,57家省、市、軍醫院開始統一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記者來到多家醫院,與患者一起感受藥品價格調整帶來的變化。
新的和舊的醫院系統交替,并且完成了。
昨天是周六,南京各大醫院還開了半天診。早上7點前,江蘇省中醫院門診大廳十幾個掛號窗口前排起了長隊。100多名志愿者和醫院領導現場接受了患者咨詢。江蘇省中醫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等大廳有很多展板。,醫療項目調價的項目類別一目了然。
由于本次涉及的藥品醫療服務和大型儀器檢查調價項目超過5000種,且患者分為省級醫保、南京市醫保、公立醫療、自費等性質,醫院內的新系統要與醫保部門對接,操作人員有熟悉的流程,所以每個掛號窗口的積壓量都比平時略多。據省中醫院黨委副書記薛明星介紹,30日晚,醫院領導、科室主任、護士長等200余人全部進駐醫院,連夜反復演練新計費系統,確保萬無一失。
上午,江蘇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永紅也在第一天到江蘇省醫院看手術,還對昨晚熬夜做各種準備的醫院工作人員說“辛苦了”。
昨天上午,江蘇省中醫院接診了1.2萬多名患者。“門診人數比平時略有增加。很多慢性病患者今天來醫院配藥可以省點錢,所以前幾天不會開藥。”門診部主任徐璐璐說,醫院新舊計費系統更換順利,大部分患者平靜地接受了變化。
“報名費”改成“考試費”就漲了。
這次藥品和醫療服務的價格調整,讓患者感受最直接、最大的變化就是門診掛號費發生了變化:之前的掛號費和急診掛號費都已經包含在檢查費中,價格上漲了。比如,江蘇省醫院、南京鼓樓醫院、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普通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門診檢查費用分別為:12元、22元、35元(而過去掛號費分別為4.5元、7.5元、10元);但區等二級醫院相應級別的門診檢查費用分別調整為10元、15元、25元。
“掛號費比過去貴了,但還可以接受。畢竟現在物價在漲,簡單理發就要10塊錢。”昨天,因高血壓來到南京鼓樓醫院治療的丁先生說。而且,大部分檢查費用可以通過醫療保險支付。
“以前肌肉注射是1元6分錢,其中1元是空注射的費用,我們的技術操作費用只有6分錢;現在是5元,技術操作費用是3元3分錢。”江蘇省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說,“有點價值,挺開心的”。
鼓樓相關負責人解釋,目前南京的醫療服務價格是2005年制定的,注射、護理、診療等綜合醫療服務價格明顯偏低,無法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動價值,部分服務項目甚至出現虧本打折。然而,近10年來,醫院的成本和支出不斷增加,價格體系已經到了需要調整的地步。
而大規模的藥品檢查,落下了帷幕。
江蘇省醫院急診室醫生告訴記者,30日晚11點,一名急性胃腸炎的學生來到急診室,主刀醫生開了一張處方,需要480多元用于消炎、保護胃黏膜和補液。護士建議他再等半個小時。剛過0點,學生拿了處方,開了藥。480元的價格一眨眼就變成了360元。
據介紹,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后,藥品價格、部分檢測檢驗項目下調,使大多數患者受益,尤其是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
耿先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常年服藥。昨天醫生給他開了卡波平、葛華芝、唐林三種藥一個療程,單價分別為43.4元、32.4元、37.9元,幾盒藥總價498.3元。他告訴記者:這幾箱藥在調價前都是570多元,因為醫院漲價了,現在他們已經省了70多元。他一年能存900元左右。
大規模的檢查如CT、MRI等也為患者節省了不少錢。比如以前胸部高清CT的價格是640元,現在是384元;頭部CT以前是276元,現在是240元。63歲的腰間盤疾病患者楊先生上個月在省中醫院做核磁共振花了540元,但昨天回來檢查時費用降到了470元。
“以藥補藥”有所改變。
零差率藥品銷售后,醫院損失很大。南京鼓樓醫院院長韓光書告訴記者,2014年醫院藥品銷售收入近15億元。如果按照零差率進行藥品銷售,每年的藥品收入不到1.8億元。省中醫院放射科主任潘說,CT、MRI降價后,估計一年少收入2000萬元。
但由于此次價格調整,明顯低于之前的病理檢查和手術價格將會上調。比如心臟搭橋手術,原來手術費用2500元左右,現在4000元左右,不包括漲價后的耗材和護理費用。
“醫療服務價格有漲有跌,但因人而異,患者整體負擔不會增加。”據南京市衛生局負責人介紹,藥價綜合改革是補償機制的改革,涉及5000多種調整項目。根據測算,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的收入差額,可以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補償醫院藥品加成差額的77%左右,不足部分可以通過增加政府投入、加強醫院內部管理等方式解決。
江蘇省醫院院長王紅告訴記者:“江蘇是試點,省里很重視。第一次價格改革只是公立醫院改革發出的‘第一槍’。醫改不僅實施了藥品零差價、降低相關檢查費用等惠民措施,還增加了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醫療、手術費用,改變了過去不合理的收費結構和醫保部門對醫院的支付方式。一般來說,對患者的影響不大,改革的成本將由政府、醫保部門和醫院共同承擔。”(沈正鐘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