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去年年底,當涂縣古墅鎮46歲的陸因腦供血不足住進當涂縣人民醫院,花了不少錢。但是,因為70%的住院報銷費用都是在醫院窗口直接結算的,陸的心情輕松了許多。而她的報銷來源于一個基本的醫療保障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008年,馬鞍山市委、市政府率先啟動以“管辦分離、資源整合”為主要特征的公立醫院改革。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得到鞏固和完善。
馬鞍山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人口兩個“全覆蓋”,馬鋼職工醫療、工傷、生育三險與市醫保并行運行。截至目前,全市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已超過228萬人,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居民醫保、新農合年人均補助標準達到480元,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90%、75%、75%,城鄉居民醫保差距逐步縮小。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完善醫保支付總量控制,落實臨床路徑和按病種付費方式。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體系,大幅提高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補償比例,實行單病種定額支付,最高可報銷90%。醫保為上海異地員工提供直接報銷服務。
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醫改成果惠及基層。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投入資金8000萬元,初步實現了一街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鄉一標準化醫院、一村一標準化診所的目標,形成了城區15分鐘、農村30分鐘的醫療服務圈。基層隊伍建設扎實推進。2008年至2014年共培訓基層醫務人員3000人,專業技術人員比例超過85%。三縣均已搬遷至新建縣人民醫院,均通過二級醫院評估,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得到完善。
同時,以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為切入點,馬鞍山強化政府主導責任,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管理、補償、人員、分配、藥品、保障等體制機制綜合改革,重構基層醫療機構公益性運行新機制,實現基層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基本藥物平均價格下降47.3%。村衛生室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后,村衛生室實行四方面補貼,村醫實際年收入達到4萬元。全面開展村醫社會保險制度改革試點,落實并逐步提高村醫保障水平。
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多元化社會辦醫格局基本形成。
馬鞍山把“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全市醫改的重要內容。中醫院南遷工程和當涂縣中醫院新建工程先后投入使用,改善了中醫院的服務環境。
馬鞍山還出臺了加快民營醫院發展的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醫療機構,每年設立財政、社會醫療發展獎勵基金100萬元,積極支持中心醫院、第十七冶金醫院參與打破以醫養醫機制改革。截至目前,社會醫療機構衛生專業人員3612人,占全市總量的34.5%,占社會醫療機構床位的33.4%,占門急診的28.7%,占住院的33.0%,基本形成公立醫院、股份制醫院、民營醫院并存的多元化醫療管理格局。
城市醫院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進一步推進。
2008年,馬鞍山成立市級醫療集團,探索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市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院、傳染病醫院、昭明社區衛生服務站5家公立醫療機構納入市級醫療集團統一管理。以集團發展模式為切入點,在集團內醫院、社區之間建立雙向轉診、遠程診療的數字化平臺,在資源共享、人才培養、信息化等方面全方位助力社區。同時,以集團為全市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單位,實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進公立醫院薪酬機制改革,推進藥品分開管理,推進集團醫院信息化建設。此外,還成立了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市醫療糾紛解決中心,建立了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萬江在線-萬江晚報)
(責任編輯: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