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啟動了國產優秀醫療器械評選工作。這是我國首次公開遴選國產醫療器械,并形成了優秀產品目錄。據業內人士分析,此次評選充分體現了國家鼓勵國產醫療器械設備的意圖,預計后續將出臺具體扶持政策。在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國產優質醫療設備的進口替代進程將大大加快。
國產醫療設備的選擇。
據了解,綜合考慮國內設備產能、市場開拓空和產品利用率等因素,相關部門將選擇三款基礎醫療設備作為首選項目:數字化x光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將選擇其他品種,包括醫療設備、儀器和耗材,為公立醫院未來配備醫療器械提供參考。業內人士指出,此次評選很可能將徹底改變外資品牌在中國醫療器械領域占主導地位的局面,而且由于企業規模等基本參數占評選標準的20%,對國內大型企業將更為有利。
中國醫藥(600056,古巴)材料協會此前發布的《2013年中國醫藥行業年度發展藍皮書》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規模已超過17萬家。其中,約90%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為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年收入在1.2億以下的中小企業。
北京大學醫藥產業中心資深醫藥合伙人史立臣向媒體指出,我國醫療器械企業創新力和R&D意識普遍較弱,在R&D的投入也較低。目前國內很多醫療器械多處于低端仿制水平,導致我國整體醫療器械生產水平較低。
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迅速,但目前整體規模仍然較小。2004年至2012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復合增長率達到27%,遠超全球7%至8%的增長水平。然而,201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僅占醫藥市場總量的8%,而2009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占醫藥市場總量的42%,顯示出該行業未來發展廣闊。
高端醫療設備被國外公司壟斷。
國家衛生計生委評選優秀國產醫療器械的背后,是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被外資公司壟斷的事實。其中,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三家公司占據了大部分高端市場,保守估計已經超過70%。
此前,有外媒報道稱,商務部反壟斷局委托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對醫療器械產品價格和市場份額進行調查。不過,雖然這一消息后來被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否認,但國內醫療器械市場被國外寡頭瓜分早已成為行業共識。
在我國醫療電子產品領域,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護儀市場、90%的高檔多通道生理記錄儀市場、60%的睡眠圖市場被國外品牌占據,而國產產品主要集中在按摩器具、血壓測量儀等低附加值品類。
2012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約1500億元,近十年復合年增長率高達21.3%。但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醫療器械部的數據,僅在CT設備領域,西門子、飛利浦、東芝的市場份額就高達90%。
在市場被國外寡頭瓜分的背景下,國內醫療器械企業處境艱難。2014年3月3日,華潤萬東(600055,古巴)發布公告稱,已接到控股股東北京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通知,公司實際控制人華潤集團擬戰略性退出醫療器械業務。
在國內醫療器械市場,除了一些常規的耗材產品外,省市三級醫院的主要醫療器械都是國外商品主導的世界。有醫生表示,三級醫院常用的外資醫療器械品牌有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進口貴。比如一臺先進的核磁共振設備進口價格在1200萬-2500萬元每臺,一臺伽瑪刀治療儀進口價格在1000萬元左右。
上海聯合影業醫療總裁、MR事業部CEO張強向媒體指出,在高端醫療設備市場,中國自身高端醫療設備公司的缺位,直接導致了中國大型醫療設備的銷售價格和維修價格居高不下,這也是中國人“看病貴、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方日報記者趙炳輝
(編輯:賀勛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