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圖為沈家祥院士向天津大學捐贈100萬元。王建澤6月15日對于93歲的化學家沈嘉祥院士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當天,他身著喜氣洋洋的紅色唐裝,鄭重地將自己和妻子陳積攢的100萬元人民幣交給了天津大學校長李佳軍。他說:“希望這100萬元能夠支持更多的年輕人努力創新。”
與李家俊一同前往沈嘉祥家中接受捐贈的杰伊·西格爾教授用“愛國、創新、忠誠、寬容”四個字表達了對老人的崇敬之情。出生于美國的科學家杰伊·西格爾是天津大學藥學院去年聘請的“外籍院長”。“像西格爾這樣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來中國工作,這是我最想看到的。”沈嘉祥感慨地說:“以前我們主要在藥物研究領域做模仿。雖然近年來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由于身體原因,沈家祥缺席了剛剛結束的院士大會,但他對習近平主席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印象特別深刻。他說,甚至有外國人來天津大學參與藥物創新研究。作為一名老科學家,“我也要響應中央號召,更加努力,為藥物創新多做點事!”他這次捐贈的資金將設立沈家祥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幫助天津大學藥學院師生開展創新研究,支持他們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
李家俊說:“其實沈家祥院士一生都在創新創業。”沈家祥,1921年生于江蘇揚州,少年時歷經戰亂,飽受流離失所之苦。后來他懷著“科學救國”的信念留學英國。1949年,他在倫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拒絕了出國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新成立的新中國,開展藥物產業化研究,做出了一系列突出貢獻:根據需要負責氯霉素的研究,并大幅度改進生產工藝,增加藥物產量;根據當地條件,我們成功地合成和生產了結晶維生素A乙酸酯和維生素D2。指導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甾體激素的合成和生產;合成了三烯諾龍,成為我國第一個甾體避孕藥的新藥品種。20世紀90年代,他70歲創業,并牽頭成立了北京濟才藥物研究所。新世紀,他受邀到天津大學,參與創辦天津大學藥學院。他總是不顧年齡和身體虛弱,堅持在一線工作。2007年,沈家祥等9位科學家在中國醫藥協會百年慶典上獲得杰出貢獻獎。
“即使現在,他仍然每天不停地看新聞。每天,他都有許多新想法,并告訴他的學生和助手。”在沈嘉祥的家人眼里,半年前在網上收發郵件、搜索科研資料的老人,現在還在為“創新”而努力。“去年,他突然對納豆產生了興趣,開始研究納豆中的維生素K。他把廚房變成了“實驗室”,和保姆一起發酵納豆。”沈家祥的孫子沈赤兵告訴記者,“爺爺總是講如何為中國的醫學創新多做點事。他覺得自己年紀越來越大,能為國家和年輕人做的事情越來越少。這次捐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可以算是他多年的心愿。”
(本報天津6月17日電記者陳建強)
(編輯:張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