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健康教育進課堂。開展急救教育。東方快報記者黃淑萍文字/地圖
一個小小的鄉鎮衛生院,依托有限的醫療和醫生資源,帶領8個衛生院,統一管理,8個衛生院都做得不錯。為居民提供一致的醫療服務水平并不容易。然而,福州倉山區建新鎮衛生院卻在堅持不懈地做著。它的目的只有一個:用更規范的醫療服務,讓人們看病更放心、更方便。
綜合管理確保更好的醫療服務。
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衛生院建于1958年,位于南臺島北端,北鄰蓋山、岷江,南臨武隆河。當時,它位于建新鎮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是全鎮醫療保健的重要場所。雖然是鎮醫院,但早期建新鎮醫院服務的人口不低于臺江區和鼓樓區的總和。建信鎮衛生院院長林能菊告訴東南快報記者,早期的建信鎮范圍非常廣,包括金山區和福灣區,原本屬于建信鎮衛生院的服務范圍。目前有20多萬常住人口,其中戶籍居民近8萬人,外來人口12.5萬余人。面對人口大鎮的局面,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建新鎮衛生院成為轄區唯一的居民公共基本醫療衛生機構。設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中醫、中醫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急診室、婦幼保健、預防保健和計劃生育等。,為轄區居民提供全面的醫療衛生服務。但是一個鎮有十幾個村,去偏遠的村里的衛生院看病就不那么方便了,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為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建新鎮衛生院作為當時的“領頭大哥”,帶頭十村衛生院。“衛生院的醫生由衛生院分配,醫生的排班由衛生院協調,藥材由衛生院分配,財政收入和分配由衛生院管理,這樣既保證了農村醫療,又保證了醫療標準平等。”據林能初介紹,《帶上十》的主角不是簡單的輔助,而是直接搬運。據介紹,近年來,建新鎮正處于新區改建階段,部分衛生院隨著小區拆遷而被拆除。截至目前,建新鎮衛生院仍堅持辦8個村衛生院。
城鄉結合部新區醫院改造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如今,新城正處于新區改造的現狀。新城衛生院四面八方都建起了新的居民區,這是挑戰也是新的機遇。據林介紹,建新鎮人口眾多,60%是流動人口。管理上有很多困難,但以衛生院為基礎,醫院不僅做好基本醫療服務,而且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目前,醫院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如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產后隨訪、協助接種疫苗、查漏補種、協助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慢性病意識不斷增強,這也促進了居民對慢性病管理的需求。截至今年9月,建新鎮衛生院轄區發現高血壓患者11620人,其中備案8899人,規范管理3716人。有15,777名糖尿病患者,其中3,014人已經備案,1,238人正在接受標準化管理。此外,醫院委托福建省地質醫院配備流動體檢車及相關醫療設備,前往村、社區為高血壓、糖尿病居民提供年度健康體檢服務。在村衛生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的密切配合下,共檢查6536人,目標人群體檢率為70.5%。根據體檢結果,對居民進行了面對面的詳細解讀,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干預。未來,新城醫院建設將有質和量的飛躍。林能說,新城已經是新區了。隨著居民生活在新開發的商品房住宅小區,未來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會更大,他們會更加堅定地朝著“健康建設新城”的目標努力。
目前,健康中心正在擴建,中醫藥博物館正在全面建成。下月開園,為居民提供祖國傳統中醫“治未病”和集醫療、養生、康復為一體的基層中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