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 ldquo;女大學生生育最高可報銷2000元;。近日,南昌一則大學生可以享受生育保險的消息引起熱議,有支持者,也有擔憂者。
這是人性化的保證,還是變相鼓勵在校生?校園婚姻能被社會認可嗎?在校生可以兼顧學業嗎?
大學生生育報銷:正常保障還是變相鼓勵?
近日,有媒體報道,南昌市參加居民醫保的大學生可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并對1000元及剖腹產設置最高限額2000元。
對此,南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保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昌市大學生未單獨享受生育保險。自2009年9月起,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南昌市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中,生育婦女、住院分娩費用、產后并發癥納入住院醫療救助范圍,并設定最高報銷限額。具體標準是1000元內分娩,剖腹產2000元。
在鄭州大學當了多年班主任的王華認為,大學生還年輕,對很多事情的自制力和判斷力都非常有限。將生育費用納入醫保范圍會不會讓很多人誤以為政府鼓勵大學生在校生,可能會給學校帶來更大的管理壓力?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表示,目前,中國大部分大學生都是成年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享有結婚生子的權利。近年來,大學生結婚越來越多,政府相關部門和法律應該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南昌市人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只有婚姻符合法律規定,生育符合國家、省、市計劃生育政策,相關費用才能報銷醫保。非婚生育不予報銷。和普通城鎮居民一樣,大學生生育的女性享受基本醫療保險,這不是特殊待遇。
據南昌市人保局統計,南昌市57所高校55.6萬名大學生參加了居民醫保。截至目前,南昌市已有62名大學生生育并享受醫療救助。
在校生:放棄學業還是促進就業?
針對大學生能否兼顧生育和學業,記者采訪了鄭州大學、武漢大學、貴州大學、南昌航空空大學的多名學生。他們都認為大學生可以領取生育費用的醫保補貼,是社會進步和思想轉變的體現。
有些人認為在學校學習的同時應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不具備成家立業、撫養孩子的經濟能力和基本條件,所以不會選擇在學校生孩子。
一些大學生也認為,在學校生孩子是女性面對就業壓力的無奈之舉。南昌航航空大學一名正在讀研究生三年級的女大學生告訴記者,她班有17名學生,3名已婚女學生懷孕,其中一人順利生育。& ldquo我非常了解他們。研究生一般20-45歲。如果他們已經在學校完成了他們的孩子,他們將不再需要因為分娩而中斷工作。找工作更有優勢。& rdquo
對南昌市幾所高校學生處的采訪顯示,大部分高校表示將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管理大學生生育情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學校會建議大學生在懷孕和分娩期間暫時休學回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