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我們的攝影記者王勇。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為了避免明年的“倒霉羊”,今年的“馬寶”就一起誕生了。然而,絡繹不絕的“馬寶寶”也帶來了一個難題:“出生醫學證明”不見了!
10月27日,來自沈陽晚報和沈陽網的記者通過采訪發現,被譽為“人生第一證”的出生證明,目前非常火爆:因為等待證明的人太多,申城的一些醫院甚至“斷檔”了...
現場證人:醫院里證人排起了長隊。
27日上午9點,在沈陽一家婦產醫院,排隊領取《出生醫學證明》的人很長。“我兒子是“十一”之后出生的,但一直沒能拿到出生證明。”一位新爸爸告訴記者,他立即去醫院相關部門辦理出生證明,卻意外被告知目前出生證明短缺,暫時拿不到。你最早要等到11月中旬...
聽到這個消息,新爸爸當時很著急:那里的公安戶籍部門再三催促,但他拿不到出生證明,所以無法辦理新生兒落戶手續。另外新生兒是有醫療保險的,也需要持有這個出生證明,否則無法辦理。好急啊!
團隊中很多新生兒的家長都表示,最近真的很難拿到出生證明。“我的孩子差不多一個月前就出生了,一直沒有拿到出生證明。上周五收到醫院通知,說周一可以領證。不,我今天一早就來了。沒想到排了這么長的隊!”
醫院擔心:2000張肯定不夠。
記者從該院相關部門了解到,自今年8月份以來,出生醫學證明一直短缺。“兩個多月了,上級沒有給我們開具(出生證明),醫院欠了很多賬!”醫院負責人說。
他告訴記者,作為婦產醫院,今年產科已經爆棚。據統計,1月至9月,產科平均每月迎來近1500名新生兒。因此,對出生醫學證明的需求仍然很高。“根據相關規定,出生證明由國家衛計委向省衛計委出具,再向市衛計委出具,然后到區里進行調配。”他說,醫院本月25日才拿到2000張出生醫學證明,馬上組織發放。
“2000張肯定不夠,差距還很大!”據負責人介紹,每天的新生兒數量,加上之前的,每天至少需要100張出生證明。所以2000張只能用不到一個月。
原因之一:新證書將于今年推出。
采訪者發現,類似的現象不僅在申城部分設有婦產科的醫療機構不同程度存在,遼寧省其他城市以及全國多家醫院今年也出現了出生證明短缺的情況。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記者從省、市衛計委婦幼保健部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由于實行二胎政策,避免羊年新生兒,2014年下半年出生醫學證明使用量增加,需求供不應求。沈陽一些大型婦產醫院供不應求。出生醫學證明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一印制和發放的重要法律文件。今年1月1日起,新版《出生醫學證明》在全國范圍內上線。往年的庫存舊憑證全部作廢。新證書有統一編號和防偽標識,可在線查詢。
緊急調撥:申城發放1萬份。
10月20日,沈陽市衛計委收到遼寧省婦幼保健院發放的《出生醫學證明》1萬份后,迅速發放到各區縣婦女保險中心,再發放到婦產醫院。
記者還了解到,《出生醫學證明》作為法律文書,在印制、運輸、發放等環節都有嚴格的程序要求,需要一定的時間。新增加的出生醫學證明雖然近期已經落實到位,但下一步遼寧省衛計委將根據全省實際需要繼續向國家申請,確保出生醫學證明數量能夠滿足正態分布需求。同時,將進一步規范各地區出生醫學證明的申領和發放流程,加強監管和科學配置,確保出生醫學證明及時發放。
幫忙看報。
沒有出生證明。
這些事情很難。
醫療保險不能做:
孩子拿不到《出生醫學證明》就拿不到戶口,也就拿不到醫保和新農合。如果出生后生病住院,不能報銷,增加了父母的負擔。
生育保險不能報銷:
很多符合生育政策的父母在生育后無法獲得證明,因為醫院沒有《出生醫學證明》的打印紙,生育保險的報銷必須依靠《出生醫學證明》,這樣會導致生育保險報銷失敗。
學校是個問題:
有些孩子三歲了。因為計劃外生育等原因,無法在學校落戶。現在政策放開了。如果他們拿不到出生證明,就會給學校帶來麻煩。
拆遷補償不能享受:
如果寶寶出生后沒有及時辦理出生證明,拿不到戶口,回到村里也拿不到土地,遇到拆遷補償,孩子就不會因為沒有戶口而得到補償。
沈陽晚報沈陽網高級記者唐奎陽。
(責任編輯: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