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醫患糾紛一直是公眾關注的問題。昨日,記者從寧夏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寧夏醫調委)獲悉,今年上半年,寧夏醫調委共受理醫療糾紛160件,其中已結案129件,部分案件正在調解中。與2014年上半年的199例相比,同期減少了39例。
據了解,2014年1-12月,寧夏醫委會共受理醫療糾紛359件,結案356件,累計協議金額1858.69萬元。
醫患糾紛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盡可能避免醫患糾紛?
信息不足
2014年1月17日,57歲的患者鄒女士因右耳疼痛到醫院就診。門診耳鼻喉科檢查排除耳部疾病。建議她在神經內科接受咨詢后,去神經內科門診接受相關治療。之后,患者出現頸椎疼痛、頭痛、麻木等癥狀。
評估組認為該病例醫院不負責任,但治療前與患者溝通不充分,告知不充分。最后,醫院給鄒女士賠償1.6萬元,雙方簽訂了解決協議。
病例減少。
2015年2月12日,48歲的趙先生因胸悶、胸痛在某醫院心胸外科門診就診困難。一個主任給他做了心電圖和胸透檢查單就離開了門診。患者帶著心電圖和胸片報告回到門診,又接過醫生詢問病史,檢查心電圖和胸片報告。未發現異常后,給予心臟彩超和胸部CT檢查單。在等待心臟彩超時,患者突然失去意識,停止呼吸,搶救無效死亡。
在這種情況下,寧夏醫學委員會認定醫院沒有責任。經調解,醫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醫院一次性賠償患者經濟損失5000元。評估組認為醫院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首診醫生沒有寫病歷,接診醫生沒有寫接診時間和簽字。醫院應加強管理,落實首診負責制和病歷書寫規定,避免對患者信息不對稱的合理懷疑。
溝通不暢。
2013年11月28日,35歲的孟先生因“發現左下肢腫瘤兩個多月,咳嗽咳痰一個多月”到醫院就診,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雙肺感染、敗血癥。醫院隨后對患者進行了CAG化療。治療過程中患者持續高熱,治療后期患者高熱不退。患者簽署自動出院同意書并辦理出院手續后。出院當天因“肺結核、白血病”轉入另一家醫院治療,治療無效死亡。
本案還認定醫院不負責任,醫院一次性賠償患者經濟損失1萬元,并簽訂調解協議。
我們的記者沈亞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