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新華網陜西頻道12月26日電(記者鄭新)。
12月24日晚,Xi安北部的鳳城醫院像往常一樣安靜。此前,我院手術室的一組自畫像引發爭議,隨后真相浮出水面,讓人看到了網絡發酵后的輿論演變。
手術室醫生自畫像:一石激起千層浪。
12月20日,有網友發布了一條名為“曝光醫生在Xi市長安第一醫院手術臺上玩自畫像”的微博,里面有一張醫生在手術室的自畫像。圖中,幾名醫護人員站在手術室里,微笑著面對鏡頭,其他人則擺出“剪刀手”的姿勢。其中,一名患者躺在手術臺上。這條微博迅速傳播,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21日,Xi市衛生健康局正式通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豐城醫院受到通報批評和扣分處罰,醫院管理人員和相關醫生被追究責任。隨后,執行院長、分管醫院副院長、護士長等人受到了開除的嚴厲處分。
但隨著當事人的回應,劇情開始反轉。在22日的一次采訪中,該外科主任醫師鄭流著淚說:“我們成功避免了患者截肢,術后傷口的形狀也處理得很漂亮。所有的醫生都很開心,就像打了一場硬仗一樣。而且,這次手術也是老手術室最后一次手術。每個人搬家前都會拍照留念。”她說,當時和“戰友”連續工作了7個多小時,不愿意面對即將告別的“陣地”。
照片中接受手術的陜西銅川患者白文海23日表示,知道手術后醫生拍照并同意,感謝醫生救了他的左腿。
輿論:讓觀點“飛”一會兒。
比事件本身的轉折更復雜的,是輿論跟隨媒體的目光時起時落。
激起千層浪的微博伴隨著一條評論:“作為醫護人員,我想說,醫患關系緊張也就不足為奇了。病人接受手術時,你在做什么?拍照。如果你的父母或親戚在手術臺上,你還會這樣做嗎?”
這篇文章在微博發布僅一天,不僅被國內多家媒體廣泛報道,更是達到了媒體客戶端數百萬條評論。“醫生還有醫德嗎?”“醫生把病人的生活當兒戲”,這些言論,或失望或憤怒,在事件剛爆發時就成為輿論主流。
在這些批評和質疑聲中,只有少數群體,主要是醫務工作者,在討論在手術室拍照是否合理合法。有人在網上上傳了很多外國醫生的自畫像照片,證明醫生絕育后在手術室拍自畫像,并征得患者同意是可以理解的。有人還拿出了1987年一位外國醫生在工作23小時后觀察病人的著名照片,以支持這位醫生在拯救生命方面的辛勤工作。
隨著更多的事實浮出水面,支持的聲音開始增加。“手術成功后慶祝”“告別老手術室”的說法,加上醫生傷心落淚、訴苦,以及白文海出現時患者的寬容,使得輿論迅速轉向,理解甚至支持的聲音成為主流。
有網友表示,對于普通人來說,在告別時的失望和成功時的喜悅的共同作用下,稍微出格的行為都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在不給他人造成不便的前提下。“醫護人員也是人,為什么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此時出現了“對醫院和醫生的處罰過重”的觀點,甚至有人開始質疑Xi市衛生健康局的處罰是否有效。
“醫患之間、媒體與觀眾之間需要重建信任。”
24日,鳳城醫院醫務部主任、醫院臨時發言人段志國表示,雖然公眾態度有所轉變,但醫院的處罰決定不會改變或撤銷。“通過照片,我也看到了醫院在醫德醫風和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他說。
事件本該到此結束,但這次自畫像事件留給我們太多問題需要思考。“在感受網絡暴力的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誤解有多深。”一位名叫王浩的網友焦急地說。
近年來,醫療糾紛和對醫生的攻擊不斷引起人們的關注,任何與“醫療”一詞相關的麻煩都會立即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
“當真相不完全明朗時,就會出現公眾從不同角度解讀同一事實的現象。目前我們往往傾向于從負面去解讀,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社會信任的缺失。此次自畫像事件引發的爭議,是當下社會心態的集中體現。”社會學家應時說。
應時認為,個別醫療機構和員工“看錢”的行為侵害了行業和公眾的利益,使簡單的醫患關系復雜化,導致社會不滿情緒上升。
“醫療報道比較敏感,媒體更有必要多問為什么。”Xi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王天鼎教授表示,如果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報道存在問題,那就是“還原真相的能力不夠”。“新聞需要一個動態的理解過程。如果你只是簡單地將社交網站上的消息和帖子復制到媒體上,很容易誤導讀者。”他說。
“和醫患關系一樣,媒體和觀眾的信任也需要重建。”在應時看來,媒體在社會關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傳播信息首先要把事實把握清楚,需要注意“三省”的引導,避免不經意間制造對立情緒進行“搶眼”。
“事情結束了,罰款了,改變也在改變。不要總是讓醫院的醫生驚慌失措。讓我們看病的人怎么能安心呢?”24日晚,記者在豐城醫院導醫臺遇到一位趙姓患者。(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