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浙江在線1月24日訊(今日早報通訊員別夢記者張)今年,深化醫改進入第六個年頭。公立醫院改革的大方向是體現公益性,扭轉過度強調醫院創收的傾向,使公立醫院成為能夠為人們治療重疾、重疾、疑難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平臺。
對于深化醫療改革,CPPCC省委委員、杭名視康眼科執行主任趙霞建議,將非公益性非基礎醫療項目與公益性醫院分開。
建議1:公立醫院應該增加對基礎醫療項目的投資。
“醫改現在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全覆蓋。”然而,在趙霞,有人擔心公立醫院的“公益”正在逐漸被“營利”削弱,能夠解決普通公眾最直接問題的基本醫療計劃正在逐漸被提高少數人生活質量的非基本醫療計劃所取代。
因此,趙霞呼吁公立醫院回歸“公益”。
趙霞認為,中國部分公立醫院的現狀限制了“公益”的發揮。“公立醫院專家隊伍龐大,但空間有限,大部分科室人滿為患,人滿為患。”據趙霞分析,主要原因是科室內各種醫療物品,尤其是基本醫療物品供不應求。“x光、b超、CT等。會等待第一次,醫院的床位會等待第一次,而手術也會等待第一次...這種情況讓醫護人員和患者苦不堪言。”
因此,她建議公立醫院首先加大對基本醫療項目場地和資金的投入,優先緩解真正患病患者的痛苦。
“但事實上,很多大型公立醫院都在加大對非公益、非基礎醫療項目的投入,比如開發各種皮膚美容激光項目,不斷擴建美容整形科室,購置大額資金用于正畸治療和近視治療的激光設備……”趙霞認為,這些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公立醫院有限的醫療費用和醫療場地,不利于醫療改革的推進。
建議二:引入社會資本承接高端醫療服務項目。
趙霞表示,多年來,浙江公立醫院在堅持醫院公益性、合理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和布局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進,使公立醫院公益性深入人心,醫患關系進一步和諧。
不過,她也擔心:“一些公立醫院在事業發展和公益與利益橫向比較的壓力下,還是會做出一些背離堅持公益方向的行為。因此,這些公立醫院分散了醫療資源和醫療費用,必然會影響真正患病患者的健康和福利,影響公立醫院的公益存在,與民意背道而馳。”
因此,她建議尚未啟動非公益性、非基礎性醫療項目的公立醫院,禁止為此類項目采購醫療設備和配置人員場地,避免浪費有限的國家醫療資金。
同時,她呼吁引入社會資本運營醫療服務,滿足健康人群對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下規范非基本醫療服務的服務,讓人們更加滿意。同時,鼓勵醫生自由執業、開設個人診所,規范非公立基本醫療項目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