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陳小曼。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視察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石頁鎮衛生院時,提出要解決大醫院始終處于“戰時狀態”的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平等醫療服務的需求。為實現這一目標,有必要為基層單位培養和保留合格的人員。
目前,不少地方提高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報銷比例,試圖通過經濟手段引導市民到基層進行首診。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寧愿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涌向大醫院。這一現象說明人們對國內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度不夠。缺乏合格人員也是基層留醫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
醫改啟動以來,不少省(市)探索通過訂單式培訓、學費補償、助學貸款補償等方式,吸引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不少省份還通過送基層人員到上級醫院培訓深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試點特崗項目等方式,強化“造血”能力,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素質。今年以來,我國正式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明確了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標準。同時提出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出臺多項優惠政策,引導經過規范化培訓的醫學生到基層工作。很多專家認為,這是解決基層醫療人才短缺,讓基層醫生贏得百姓信任的根本之策。
但目前全科醫生收入低、待遇差、職稱評定難、社會地位低、缺乏成就感。因此,要真正實現“得醫留人”的目標,最重要的是提高基層醫生的待遇和保障水平,合理體現其技術服務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充當健康的“守門人”。
加強基層,需要在機制上“補鈣”。為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協同,保證投入,同時在價格體系、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方面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讓基層能夠成為合格人才甚至優秀人才都愿意選擇的崗位。激發基層機構內部管理機制改革的積極性,調動各級人民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實現人民群眾、政府、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三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