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學習中醫/中藥師/主管中藥師考試的相關知識,充分了解中醫/主管中藥師考試的相關要點,邊肖特意總結了中醫/主管中藥師/主管中藥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藥品法規咨詢:中國藥品生產企業概況。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醫藥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發展迅速,形成了全面的生產體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藥品生產企業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而只是執行政府下達的指令性計劃的生產車間。政府基本上照顧產品的開發和銷售,資金的供應和運用,企業的規劃和發展,這些都應該屬于企業的自主行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藥品生產企業和其他生產企業一樣,逐漸恢復了本來面目,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工業發展迅速,是工業部門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早在“八五”期間,醫藥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1%,1995年突破千億元,成為世界醫藥大國。
下面將從人員狀況、產品類型和產品結構、研發創新能力、產能利用率、設備和科技進步等方面簡要介紹我國藥品生產企業概況。
1.人員狀況醫藥行業是一個高科技、國際化的行業,客觀上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據統計,“八五”期間,全行業從業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占12%,中?;蛑袑W歷的占15%,高中學歷的占37%,比“七五”末分別提高了4%、3%和7%,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36%??梢?,我國醫藥行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結構在不斷完善。然而,即使在“八五”期間,人員情況也遠低于70年代發達國家的水平。因此,無論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醫藥行業的客觀要求相比,我國醫藥生產企業的人員結構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2.2.產品類別和產品結構截至1997年,中國共有藥品生產企業6391家,其中外資企業1700多家??缮a24大類1350多種原料(每年實際生產[/h80.09萬種)、4000多種制劑、8000多種中成藥。1997年化學原料產量達到38萬噸,成為世界第二大原料生產國。
我國可生產的藥品種類雖然很多,但長期以來存在品種陳舊、劑型落后、產品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
3.研發創新能力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醫藥行業長期奉行模仿戰略。采取模仿策略,對于建國初期以及之后的某個時期,都是一種正確而無奈的選擇。但由于長期盲目實施,一直沒有及時調整,對我國醫療創新能力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是我國醫療創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我國醫藥新產品開發步伐加快。從1985年到1998年底,總共批準了5715種新藥。藥物制劑的發展也有了新的突破。緩釋制劑、控釋制劑、薄膜、氣霧劑、靶向制劑、新型輔料等眾多新型先進藥物制劑不斷問世,改變了我國單一制劑品種長期落后的局面。但是,R&D和創新的主體應該是企業,而我國醫藥生產企業的R&D和創新能力普遍較低,真正創新的產品極其罕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政治、經濟、科技都進入了國際循環,知識產權保護日趨完善,這對長期以模仿為主的醫藥行業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醫藥行業必須盡快提高新藥創制能力和水平,向自主創新轉型,這是我國從醫藥大國邁向醫藥強國的關鍵。因此,提高藥品生產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任重道遠。
4.生產能力及其利用率建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藥品供應處于供不應求或供需基本平衡的狀態。到80年代末,這種格局被打破,藥品生產能力迅速增強,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
由于醫藥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生產管理長期不力,長期以來醫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持續下降,約50%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
5.設備與科技進步我國的藥品生產企業曾經存在廠房陳舊、設備老化、技術落后等問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gmp實施的不斷推進,上述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此外,用高科技改造傳統醫藥產業也取得了顯著成就。比如我國在1/3抗生素品種的發酵過程中采用了計算機技術,顯著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
簡而言之,我國醫藥生產企業的總體情況是:企業數量多、生產規模小、人員素質低、產品品種趨于老化、產品結構不合理、生產設施一般、產能利用率低、創新能力弱、經濟效益持續下降、企業虧損居高不下;大多數生產企業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冗余建設水平低,生產問題嚴重。醫藥基金的利稅率從1986年的32.22%下降到1996年的10%。醫藥企業的虧損多年來一直徘徊在40%左右。
當然,以上結論是與發達國家進行比較的。與以前我國藥品生產企業的情況相比,顯然發展迅速,成效顯著。
相關建議:
(責任編輯:張羽)
共2頁,當前頁1,第一頁,上一頁和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