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7月1日,記者從朝陽醫院獲悉,該院計劃在門診大廳增設一臺鋼琴,為患者彈奏歌曲。朝陽醫院表示,正在招募“鋼琴志愿者”。醫院計劃在門診大廳設置一架鋼琴,志愿者為患者彈奏歌曲。據悉,這架鋼琴有望在今年10月前“上崗”。這是第一次在北京的大醫院。(新華網7月2日電)。
鋼琴去醫院,自然是被夸被彈。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難免會讓人不適應、不理解,甚至會產生一些適得其反的擔憂。很多反對者認為,在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和公眾對醫療服務滿意度較低的情況下,醫院首先要做好的是提高服務水平,簡化醫療流程,打壓醫德醫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重塑形象,贏得公眾好評和好感。否則,把琴進醫院,無異于“大病用偏方”,對改善醫療環境、提高公眾認可度沒有什么好處。
這樣的邏輯依據和判斷依據顯然犯了把土地畫成監獄的錯誤,而且因為固化的偏見,一切改善關系、重塑形象的努力都無法得到認可,也無法激活自我改造的動力。退一步講,即使這種做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它的出發點也是值得肯定的,因為任何手段都有利弊,關鍵在于如何興利除弊。更何況鋼琴進醫院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如果你沒有基本的常識,你的判斷就會有偏差。事實上,上海、天津和浙江的一些醫院已經嘗試了鋼琴入院。在美國,許多醫院已經在手術室安裝了音頻設備。
事實證明,音樂確實可以緩解焦慮和緊張,尤其是優雅愉悅的輕音樂,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腦和腦干的網狀結構,產生鎮靜、穩定、興奮和調節情緒的作用。當一個人長期處于嘈雜的環境中,難免會產生煩躁、焦慮甚至暴力傾向,進而轉化為行為暴力。在無法從根本上提高醫療效率、醫療流程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音樂實現情緒的調節,最終營造一個輕松、和諧、溫馨的醫療環境。鋼琴進入醫院,無疑會釋放一些善意,為緩解緊張氣氛、防止情緒過激提供一個絕佳的平臺。
所以,想要正確對待鋼琴進醫院的現象,就要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從看病的環境和氛圍來考慮,避免因為取向偏差和邏輯倒置而輕易否定,從而忽略了這一措施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曲解了其行為的善意,最終導致實驗者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走向了期待的反面。醫患關系的改善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鋼琴進醫院不是選項。
恐怕要用倒邏輯來否定鋼琴進醫院的美好,這也是當今社會缺乏理性和寬容,使得很多改革創新嘗試流產的原因。醫患關系的改善、醫療環境的優化、醫療服務的提升,都離不開寬容、理解、包容的環境,這是比“鋼琴進醫院”更重要的基礎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