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青年幼師應殷飛是德清志愿者協會醫療組的志愿者。她平時一有時間就去縣人民醫院急診室幫助和指導病人就醫。從昨天開始,她被加入“公共醫療服務咨詢小組”。
“市民醫療服務咨詢團”是德清縣第一支搭建醫院與市民溝通橋梁的民間團隊。應殷飛和其他12名來自不同行業的市民在收到聘書一年后有點激動。德清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季笑著說,未來,你將是醫院工作的監督者,是收集和反饋市民意見的告密者,是醫患矛盾的調解員,是拯救生命正能量的宣傳員。“只要大家努力,就能打破醫患之間的堅冰,搭建起和諧醫患關系的橋梁。”
這是德清豐富的“重德”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和廣泛開展的創建“重德更和諧”和諧醫患關系活動的一個縮影。
醫患關系是目前困擾我國許多醫院的難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公民道德建設走在中國德清縣前列。結合群眾路線教育的實踐,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
今年以來,德清全面為社會開展“打造醫德標兵、技術能手、服務明星”三樹活動,先后挖掘表彰了最美醫生、最美護士、最美鄉村醫生等一批先進典型。他們身邊榜樣的力量激發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熱情,營造了以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在農村、社區、學校和企業,為人民提供免費診所、科普宣傳、健康教育和無償獻血已成為普遍做法。
醫患之間80%的緊張源于缺乏溝通。為此,德清衛生部門聯合縣文明辦、團委,在開展“三進”的同時,開展志愿服務進醫院、道德模范進醫院、陽光評議進醫院的“三進”活動,進一步加強醫患與社會的聯系,搭建溝通平臺。
“看到紅色背心,患者愿意尋求幫助。有時候醫生在搶救,不能及時趕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更好地安撫患者和家屬的情緒。”協會醫療項目組組長周,在醫院做了6年志愿者,一直在急診室做志愿者。他感慨地說,在如今不盡人意的醫患關系中,志愿者可以扮演協調者和溝通者的角色,患者和家屬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一個自殺的女孩被送到醫院后,堅決拒絕就醫,所以醫生對她非常排斥。旁邊的志愿者跟她聊了半個多小時,最后她愿意接受治療。現在,女孩也成了志愿者,經常出現在急診科,前后服務病人。
據介紹,隨著“陽光醫療市民開放日”“市民體驗日”等多種形式向社會開放的醫患溝通聯系平臺的建立,以及“醫調會”在醫療糾紛中作用的發揮,德清醫患矛盾逐年減少。(記者王利忠實習生姚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