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摘要:媒體當然要報道醫患糾紛,但要避免先入為主和情緒炒作。
最近兩天,Xi某醫院多名醫護人員在手術室合影的消息不斷發酵。最初,這組照片是從媒體上傳播的,但在傳統媒體介入設置議程后,立即引發了巨大的輿論風暴,對醫護人員的指責占了上風。Xi市衛生健康局立即對該醫院實施了多項處罰。經查,網上發布的照片拍攝于2014年8月15日。原因是醫院舊手術室即將搬遷,相關醫護人員拍照留念。此外,有關患者說出了自己的知識,并表示疑惑,“醫生這么長時間都在努力挽救我的腿,我不明白為什么每個人都要批評他們”。整個輿論發生了逆轉,對醫護人員的指責變成了對他們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對媒體報道倫理的反思。
這部輿論反轉劇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在我的印象中,至少有兩部與醫患關系相關的輿論反轉劇,相當典型。一個案例發生在南京,所謂的官員夫婦毆打癱瘓的護士,另一個案例發生在四川綿陽,“樓道醫生”藍月峰就發生在這里。在媒體加上“官方夫婦”的前綴后,前者引發輿論狂潮,耐心的夫婦一方被“繩之以法”。結果證明輿論綁架了相關部門,導致處罰不當。后一種情況,由于媒體報道不當,輿論壓倒性地支持所謂的“醫學良心”藍躍峰,單位內部上演了一場人事糾紛,是患者利益代表與醫院過度醫療之間的矛盾。
所以,當這場“手術室自拍”風波在網上聚集時,我們首先要關心的是這組照片是怎么來的。當時的具體情況和背景是什么?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事實和背景,僅僅憑借自發的感知和本能的道德評價,即使能暫時占據道德制高點,又怎么能保證這種道德評價能客觀準確地針對靶心呢?從這個角度來看,首先報道的媒體失去了坦率和偏見。
自媒體時代,傳統主流媒體應該維護自己的權威和話語權,盡量還原真相,而不是偏向于傾聽和報道,否則會誤導輿論,引發不必要的輿論風暴。對于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媒體應對不當報道承擔一定責任。
媒體當然應該報道醫患糾紛,但要避免先入為主和情緒炒作。自畫像風波之后,媒體的后續報道逐漸還原了真相。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做出基本的道德判斷。在我看來,即使患者澄清,醫護人員的行為也難逃非議。無論是在手術完全結束前摘下口罩,用剪刀自拍,還是在無菌病房拿手機,都是不合適的。即使作為數據保存,擅自發送給媒體,也涉嫌損害涉案患者肖像權,不尊重患者。這些都是可以批評的,但如果不是基于現在的綜合事實,這樣的批評必然會失控,醫患矛盾會無緣無故放大,引發風波。(王傳寶)
(編輯: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