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每天晚上,上饒縣華亭鎮華亭村的村民姚東英都會在鎮上來料加工廠下班后,和丈夫、孩子沿著河邊小路散步聊天,然后和姐姐們在文昌閣廣場盡情起舞。姚東英的生活狀況是我縣群眾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
民生大如天,枝葉總與形勢相關。近年來,該縣堅持經濟民生“兩手抓”,在“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領域加大“民生砝碼”,全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民生牌”像春風一樣滋潤著百姓的心田...
創造就業機會,提升就業能力,全力編織“就業網”。
【/h/】5月20日凌晨,來自皇姑鎮的農民工張世強來到皇姑鎮中心集鎮。通過對比前來招聘的企業崗位,當天就敲定了這份工作:在江西新進益公司做電子技師,月薪2600多元。
就業是民生之本。全縣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積極推進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圍繞“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能力、改善就業環境”三個關鍵環節,全力做好群眾就業創業工作。今年,全縣計劃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1.2萬人,新增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760人,實現“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率100%。免費培訓園區職工2500人,家庭服務業和創業培訓從業人員270人,創業培訓810人,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
“縣里非常關心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我有幾個親戚朋友通過招聘會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收入逐年增加。”張士強笑著談了這件事。
關注弱勢群體,推進“三房合一”,全力支持“安居夢”。
63歲的周一直住在鳳凰西苑80多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里。他高興地說:“黨和政府的政策真好,我們一直關心這些貧困戶。非常感謝!”周的妻子已經癱瘓在床很長時間了,她的兒子也有殘疾。一家四口一直在租一個20多平米的小房間。去年,他通過搖號拿到了一套經濟適用房,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安居夢。
安居是民生之愿。該縣把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圍繞“夯實基礎、堅持創新、創造亮點”的工作思路,以加快推進“三室合一”為契機,以全面構建住房保障體系為目標,全力保障廣大低收入群眾“住有所居”。去年,全縣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712套,超額完成國家任務304套,完成任務的175%;今年,該縣將繼續建設328套公共租賃住房和建設220套廉租房。同時,將幫助3535戶困難家庭實施危舊房改造,完成深山區、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地區424戶家庭的安置。
華亭鎮周村老人黃鳳奎的老房子因暴雨倒塌,鎮村向上級申請因災重建資金2萬元,幫助老人蓋新房。他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們趕上了好時光,這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真的是政府撐腰!”
完善服務體系,擴大安全覆蓋面,全力筑牢“安全墻”。
“多虧了醫保,不然所有的醫藥費都要自己承擔。”棗頭鎮三聯村村民黃告訴記者,他今年突發急病住院,轉到多家醫院治療,花了幾萬元。由于參加了醫療保險,各級醫院的報銷比例平均達到80%,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金銀卡不如醫保卡,千險不如醫保。有了醫療保險,普通人看了醫生,把‘心石’摘除了。”黃對很是動情。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需。全縣不斷完善社會保險服務體系,擴大城鄉社會保障覆蓋面。今年全縣參加新型農村保險28.7萬人,任務完成率達到91%。向78,0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了基本養老金;全縣共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68.7057萬人,參與率為99.4%。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從40元提高到320元,參合農民一次住院報銷率達到90%以上。同時,該縣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服務體系,城鄉低保人數擴大到3.8萬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43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月220元,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月補貼60元至300元不等。
“目前的國家政策真的很好,有疾病報銷、60歲以上老人養老、老人高齡津貼。我們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享受這個幸福的時代。”黃笑吟吟地說道。
民生與人心相連,人心凝聚人心力量。“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旋律正在成為今天全縣最強音...(黃宗珍)。
供稿: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