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早些時候,總理納吉布聲稱,馬來西亞的醫療系統非常便宜,美國對其贊賞有加。政府醫院只付1馬幣,專科醫院只付5馬幣。毒品甚至是免費的。
的確,馬來西亞的醫療旅游也是世界聞名的。然而,它突然讓我想起了之前被加熱的“醫藥分離”制度。
醫藥分開,顧名思義,就是讓醫生和藥師各司其職,醫生負責診斷和處方;藥劑師根據處方給病人配藥。從法律上講,醫生將無權直接向患者出售藥物。這項政策已經在許多發達國家實施,因為它將大大減輕醫生的工作量。然而,在客觀環境的影響下,馬來西亞在藥品分離方面需要面對許多困難。
體現醫生和藥劑師的職業。
醫藥分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充分體現醫生和藥師的特長。雖然藥學也是醫生的必修課。在醫學理論課程的前兩年,醫生們學習了各種藥物的化學性質,對藥物的化學性質也并非完全無知。
但不可否認的是,醫生的藥物知識不如專事藥物的藥師。醫藥分開后,藥師的需求肯定會增加,這也將讓藥師有更大的發揮空,保證我國藥師有更好的前景。
第二,醫藥分開將在更大程度上保證患者的健康。醫生開錯藥的案例時有發生。輕微的對皮疹敏感,嚴重的在醫生的粗心大意下不幸白白送命。
藥品分開后,醫生給病人開藥,然后讓他們去藥店買藥。這樣,在患者吞咽藥物之前,處方已經驗證了兩次,患者的健康得到了雙重保護。然而,中國有很多診所24小時營業,但不一定有一家藥店24小時營業。
如果患者清晨急需用藥,該如何用藥?還有,如果藥劑師看不懂“醫生”這個詞,開錯藥的幾率還是存在的。
回到原點。
其實醫生賣藥牟取暴利也是醫藥分離應該攻擊的方向之一。當醫生被授權向患者出售藥物時,我們很難保證醫生不會給患者做手術,也很難“建議”患者購買對病情沒有幫助的藥物。
檳城消費者協會曾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醫生向患者出售名牌抗生素,價格非常昂貴,但只用于治療普通咳嗽、感冒或喉嚨痛。一位因普通咽喉痛而第一次就診的患者,服用一次品牌抗生素片,收費RM 80(每片RM 8,一天兩次,連續服用5天)。
相比之下,醫生給病人開藥時,醫生不能和藥店串通,買貴藥的問題不復存在。當然,這在理論上是完全正確的,但回歸現實,利用診所配藥權,也會直接影響診所的整體盈利能力。而這一筆錢正好體現在醫生的費用上。
藥品更便宜了,看病的費用也增加了,有增無減,回到了原點。再者,藥店需要提供24小時服務,是不是增加了成本?為身心疲憊的患者經營診所兩端的藥房是否不合理?
不可否認,在醫藥分開的情況下,醫生可以減少配藥環節,更專注于醫療工作,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馬來西亞醫學會(MMA)主席克里希南古瑪曾表示,藥劑師短缺是中國醫藥分離的絆腳石。
考慮到各種限制,包括郊區的基礎設施和藥店數量,醫藥分開肯定會帶來無盡的麻煩。只有馬來西亞政府做好充分準備,醫藥分開才能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