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據悉,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關于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建議(征求意見稿)》已在行業協會內部征求意見,核心內容之一是政府定價藥品有望實現市場化定價。
許多博主對征求意見稿表達了復雜的感情。好在,被詬病已久的藥品價格問題,終于將迎來制度層面的改革;令人擔憂的是,我們擔心藥品價格市場化后會越來越貴。有博主認為,藥品價格市場化應該“放開不亂”。藥價高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決辦法不能止于放開藥價,還需要后續配套醫藥分開、公立醫院改革等改革。
藥品價格放開是大勢所趨。
博友“王傳濤”認為,藥品價格的市場化可能會導致藥品越來越貴的極端。一方面,普通人在習慣了貴藥好藥之后,可能幾塊錢就適應不了藥,以為貴藥好,越貴越好;另一方面,醫生和藥品之間沒有分離,所以醫生仍然對開什么藥、在哪里服用擁有壟斷權,醫院仍然期望在藥品價格中分得一杯羹來維持運營。這兩個方面可能會導致藥價越來越貴。
很多博主認為,藥品價格放開是大勢所趨,市場化的競爭機制會讓藥品價格更加合理,不同藥品的價格會有漲有跌。
博主周蓬安認為,如果取消基本藥價,公開招標信息,實際藥價會下降一半。
政府定價扭曲了市場。
有博主表示,藥品價格市場化,不是用行政手段限制藥品價格,而是減少相關部門的尋租機會,遏制“定價腐敗”。
博友“周”認為,只要所謂的招投標行為仍然是行政主導,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市場價格。價格是市場交易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計劃經濟的特點是成本決定論,所以我們堅信控制價格可以達到干預的目的。但事實證明,控制價格無疑會扭曲結果,從而扭曲市場行為秩序,造成無序。價格改革無非是放開原本控制價格的手。
博友“劉”認為,回顧過去的藥品市場,不難發現過去的管理失誤?,F在,在談及放開藥品價格時,要關注如何以更科學、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式“管”到位,讓市場行為真正成為人民健康的庇護力量,這才是政策從“有形之手”向“無形之手”轉變的應有之義。
配套措施需要跟進。
一些博主認為,藥品價格改革絕不能是一場獨角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要與招標制、醫保支付價格方案一并進行,也要與公立醫院改革相匹配。
博主王傳濤認為,藥品市場化應以剝離藥品支持醫生為前提。讓開醫生和醫院,走出藥品市場,讓他們遠離各種關于藥品的利益糾紛。同時,相關部門也要根據需要向公眾宣傳一些醫學基礎知識:貴的藥不一定是好藥,便宜的藥不一定是壞藥。就藥企而言,要及時轉變思路,生產老百姓買得起、信得過的藥品。
博主張經偉認為,真正的藥品市場化取決于深化改革。這種改革,首先是公開透明、減少醫藥市場中間環節的市場化改革;其次,醫務人員要從市場導向的功利主義回歸公益。這就面臨著公益性之后醫院和醫護人員之間的利益平衡,也就是讓醫護人員杜絕毒販和經紀人的誘惑。事實上,醫藥分開的改革還在路上。
(記者李實整理)
請關注《經濟信息日報》法人微博,參與微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