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4000多米,嚴寒缺氧,氣候惡劣,疾病多。在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藏族人民在廣泛吸收和融合中醫、印度醫學和大食醫學理論的基礎上,經過長期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醫體系。記者在西藏發現,藏醫藥正在迎來國家利好政策,奏響“振興協奏曲”。
在昌都藏醫醫院,7歲開始學習四部醫典,攻克了藏醫史上最難的“搭臺”技術的藏醫卜謙,正在為患者把脈。說到藏醫,他的話充滿了愛。藏藥是用生長在青藏高原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制成的,純天然,無副作用。對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有很好的療效。中風、腦梗塞、消化系統等疾病在現代醫學界難度很大,而藏醫常用的放血療法、貼敷療法、脈瀉療法、藏藥浴療法等與中西醫優勢互補。2014年,在國家100萬元基金的支持下,他們研制出治療中風偏癱、胃潰瘍、關節病等疑難雜癥的“佐泰”成品,結束了藏藥手工研磨的歷史。目前,國家每年給予昌都藏區醫院200多萬元的扶持資金。
過去,一些高寒地區藏藥過度開發現象嚴重。因為大部分藏藥人不知道藥用部分是什么,所以把很多值錢的藥材連根拔起。近年來,國家出臺政策,一些藏藥廠與鄉鎮藏醫合作,藏醫協助采購、采集當地藥材,進一步加強了藏藥資源保護。
據介紹,目前,西藏自治區40多家縣級醫院共有30家公立藏醫機構、4家三級醫院和藏醫科室。地市級以上藏醫機構床位1364張,從事藏醫工作的技術人員2300余人,民間藏藥近300種,藏藥生產企業18家。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政府不斷加強人才培養,挖掘整理藏醫藥典籍文獻等。藏醫診療技術、學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在肝病、胃腸疾病、皮膚病、婦科疾病等治療方面取得突破。藏醫藥是民族優秀傳統醫藥,得到了有效保護、傳承和發展。”西藏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常務副主任王守碧說。
王守碧認為,黨中央對西藏自治區藏醫藥事業的支持,是演奏《振興協奏曲》的有力保障。“西藏自治區衛計委將進一步推動藏藥產業大發展,制定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調整優化藏藥產業布局,大力引導藏藥企業轉型升級,推動藏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編輯: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