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昨天是第23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72.3%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失眠、抑郁、焦慮等各種精神心理疾病。與此同時,近年來精神病人的比例仍在快速增長。昨天,沈陽市精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光明傳遞了一個喜人的信息。“近年來,公眾對心理疾病的認知有所提高,很多患者會主動到心理門診就醫。”
精神病患者不是瘋子。
40多歲的張女士,家庭和睦,在家也沒什么可操心的,所以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出色的表現讓張女士成為同事口中的女強人。三個月前,領導交給張女士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這份工作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張燦女士一天幾個小時不睡覺。
這樣工作了近一個月,張女士發現自己每天都提心吊膽,一點小事就能惹她生氣。充滿歡笑的家庭變得壓抑,同事眼中的女強人變得體弱多病。越來越覺得不對勁的張女士,去心理門診就醫。“經過診治,張女士得了焦慮癥,我們對她進行了小劑量的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梁光明說。
“其實,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會有沖動和攻擊行為,也就是普通人口中的“瘋子”。但是,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不是瘋子,還有強迫癥、抑郁癥、老年癡呆、失眠等。都屬于精神病。”
中青年患者不再遮遮掩掩。
與幾年前相比,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去心理診所咨詢和治療。梁光明說:“來看病的人大多是中青年,他們通過媒體宣傳對精神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他們都大方地來看病,不再在暗地里關心別人的眼睛。”
梁光明透露,“來看病的女性比男性多,這并不是說女性患疾病的比例高于男性。相反,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敏感,對自己的情緒變化更敏感,變化后不會耽誤太久的診治。一般來說,女性的就醫意識略高于男性。”
腦力勞動者容易患精神疾病。
在沈陽的各種心理診所中,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大多是精神工作者。梁光明說:“比如老師、警察、醫生會接觸到一些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精神壓力普遍很大。與體力勞動者相比,他們運動少,精神活動多,容易患精神疾病。”
患有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障礙會對患者自身產生巨大的影響。如何識別身體發出的不尋常的“信號”,梁光明建議,“如果你感到情緒焦慮和抑郁,你的工作效率下降,你不能在生活中承擔父母或孩子的角色,或者你在半年到一年內明顯改變了自己的性格,你應該警惕精神疾病的到來。”同時,梁光明提醒,患有頑固性失眠的人(每周2-3次)應及時去心理門診治療。
上班族應該知道如何停下來。
梁光明說,家人的理解和陪伴對精神病患者來說是一劑良藥。“患者家屬不應該按照患者原本正常的行為標準去要求患者,因為家屬的指責會加重患者病情。家屬要了解患者的狀態,陪伴患者讓他說話,對患者的治療很有幫助。"
如何在情緒變化時調整自己,梁光明建議,“變化后,患者應該能夠識別自己是否有精神疾病;最重要的是放松自己,知道如何在學習和工作中停下來,實現放松。”同時,梁光明強調,情緒是可以傳染的,患者要與身邊充滿正能量的人接觸,向他們學習應對困難的能力。
“患者有一個順暢的人際關系也很重要。他們遇到困難時,需要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梁光明說腦力勞動者平時應該增加體力活動。“運動可以釋放體內積累的能量,對心情非常好。”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方。
(責任編輯:HN666)
ZDfans